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市杨浦区基督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上海市杨浦区基督教传入区境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美国浸会先后在杨树浦路、军工路建立浸会教堂和浸会神道学院。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宁国路建立安息日会亚洲总会,后亚洲总会迁出,成立中华总会。民国以后,外国传教士又陆续来区设堂,先后有活水福音堂、神召会耶稣堂、五旬节圣洁会、灵源堂。国人自建教堂,始于民国13年(1924年),原虹口区全备福音堂传道牧师陈宝珊,因不满外国传教士歧视中国教徒,愤而自建祈祷会堂,并赞助教徒胡人新设立祈祷第二会堂。此后,建堂的有真耶稣教会沪东分会、自立会合一堂、大连路耶稣堂、中国基督教耶稣堂、祈祷第四会堂。

民国30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外国传教士被日军关进集中营。安息日会中华总会内迁重庆,部分教堂为应付日军登记,加入灵工团。抗战胜利后,外国差会继续控制浸会教堂与安息日会中华总会。建国后,宗教信仰自由受到政府保护,基督教先后在区境建立祈祷第三会堂、信恩堂、基督徒聚会所、马玉山路布道所等。

区境基督教会规模以安息日会中华总会为最,浸会教堂次之。其他教堂均是堂小人少,设备简陋。为扩大影响,浸会办有沪江大学、沪东公社;安息日会除办有三育研究社、时兆圣经函授学校外,还设立印刷厂,出版《时兆月报》、《末世牧声》等宗教报刊,租用电台,广播“预言之声”。所属区会遍及全国,兼辖港、澳、台。区境教徒据建国初统计有3260人,经常参加宗教生活的有1262人,教牧人员(不含外国传教士)23人,其中牧师8人,传道15人。

1951年4月,在全国抗美援朝运动影响下,区境基督教徒积极投入基督教自治、自养、自传革新运动(以下简称三自革新运动)。1954年8月,区境各基督教会成立三自爱国运动联络组。

1958年8月,基督教徒与教牧人员实行联合礼拜,集中传道,设立沪东堂和平凉路联合礼拜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宗教活动,教堂移作他用,教牧人员转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1979年12月,沪东堂成立复堂筹备组织;1982年12月,正式复堂。

复堂后,该堂教务发展,教徒增加,原有教堂不能适应教徒宗教生活之用,先后在政通路、双辽新村、沪东新村、安图新村建立聚会点。由沪东堂统一安排教牧人员,定期到各聚会点主持宗教活动。1990年,沪东堂共有教徒2977人、牧师5人、传道3人、长老8人。

基督教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1](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2],即上帝耶稣基督的救恩,充分彰显了上帝对全人类和整个宇宙舍己无私的大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