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当时属中国科学院。1959年9月,划归上海社会科学院。本所目前设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上海史五个研究室和《史林》编辑部、图书资料室和办公室。目前共有43人,其中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1]14人,获博士学位者30人。

经过近六十年的积累和数代学人的不懈努力,本所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同时积极拓展智库功能,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学研究重镇。今后,将在继续保持城市史,特别是上海史学科传统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深化近现代史研究,拓展江南史和当代史研究。

重点学科

城市史研究

近年来,上海城市史研究引起海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成果丰硕。这种研究状况与上海在中国的地位密切相关。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多功能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重镇,是与西方联系最广泛最密切的中国城市。1949年以后,上海在前30年是中国的工业中心、商业中心,是中国除了北京以外的政治、文化重镇。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上海走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发展之快,成就之大,世界瞩目。上海的地位决定了要研究近代、现代、当代中国,都一定要研究上海。

上海城市史研究特别受到上海学者的重视。早在20世纪30年代,柳亚子先生领导的上海通志馆,就对上海史研究作了全面规划,搜集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出版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建国以后,中央政府于1956年在上海建立了历史研究所与经济研究所,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对于上海城市史的研究。

上海城市史研究是历史研究所传统优势项目。历史所自建立以来,一直将上海史列为全所研究重点,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已经编写、出版《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辛亥革命在上海》、《五四运动在上海》等资料汇编。1978年恢复研究工作以来,又编写、出版了《上海史》、《上海史研究》论文集两辑、《上海滩与上海人》丛书两辑二十种、《近代上海大事记》、《现代上海大事记》、《上海工人运动史》、《近代上海城市研究》(合作)、《近代上海繁华录》、《五卅运动史》、《上海外事志》、《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等一大批专着与资料书。1999年出版15卷本《上海通史》,2007年出版近700万字的《上海大辞典》,2009、2010年相继出版20多卷本《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2010年出版“上海的外国文化丛书”第一辑、《上海城市嬗变及展望》、《上海卢湾城区史》、《西学东渐第一校:徐汇公学研究》等书。2005年至2009年,历史研究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共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大多选题与上海史、城市史研究有关。

根据上海城市史研究重点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本重点学科已启动“近代上海工部局研究”、“近代上海公董局研究”两个重大项目,并着手规划“外语文献中的中国城市”、“中国城市史研究译丛”等项目。历史所与相关单位联合成立“上海人文纪念研究所”,重点开展上海名人研究。

在多年的研究中,本重点学科学者与海外学术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历史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康乃尔大学历史系、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日本上海史研究会[2]、韩国国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和有关学者,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多次联合召开学术讨论会,交流频繁。2010年11月,历史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联合举办“近代知识·职业·组织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所汇集了一批从事上海历史研究的专门人才,队伍整齐。今后,将在《上海通史》丛书、《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系列研究和《上海大辞典》大型工具书的基础上,进行“上海学”理论概括和理论提升,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上海特点的都市学或城市学研究。

近代中国研究

近代中国研究也是历史所传统的优势学科,熊月之研究员的西学东渐研究,杨国强研究员的晚清上流社会研究、罗苏文研究员的女性研究,周武研究员的江南社会研究,马军研究员的国民党政权研究,张剑研究员的科学社团研究、李志茗研究员的近代政治制度与晚清幕府研究,都极具特色,展现了历史所雄厚的实力。

参考文献

  1. 副研究员是什么级别 ,搜狐,2021-05-07
  2. 研究会成立分析报告,豆丁网,201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