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又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局,简称航天八院、八院;英语:Shanghai Academy of Spaceflight Technology,缩写英语:SAST)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三大总体研究院之一,也是中国航天的骨干基地之一,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市闵行区[1]

历史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向中央各部门印发《编制十五年远景计划的参考材料》,1955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第39次院务常务会议决定同年10月开始进行十五年发展愿景计划的讨论和制定。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上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国务院已经委托国家计划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1956年到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计划。“在制定这个远景计划的时候,必须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同年3月国务院正式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至此,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制定工作正式开始。经过半年左右的努力规划基本完成,成果主要体现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以及《国家重要科学任务说明书和中心问题说明书》、《基础科学学科规划说明书》、《1956年紧急措施和1957年研究计划要点》、《任务和中心问题名称一览》等文件中,共计六百余万字。10月29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向中共中央报告了科学规划工作。12月22日,中共中央同意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党组关于征求《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的意见的报告。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1号,四个月后美国也成功发射了卫星。1958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完成《十二年科学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报告写道“发射人造卫星,将使尖端科学技术加速前进,开辟新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领域,为导弹技术动用后备力量。同时,大型的卫星上天,是洲际导弹成功的公开标志,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向高层空间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

1958年,中国科学院将卫星研制任务定为全院当年的头号重点任务,代号581。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确定“上天”、“入地”、“下海”为主攻方向,并成立上天设计院。同年11月,上天设计院迁往上海,改名上海机电设计院[2]

上海航天局旧址

于1961年8月1日创建,命名为“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发展至今下分17个研究所、10个公司、10家工厂。主持中国应用卫星、导弹武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及火箭助推器的研制工作。

视频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相关视频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纳入全球观测业务卫星序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