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谷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郡治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北沮阳遗址,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

上谷郡为燕国北长城的起点。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中原,东扼居庸锁钥之险,西有小五台山与代郡毗邻,汇桑干洋河永定、妫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张家口市怀来县、宣化、涿鹿县、赤城县沽源县以及北京延庆县等地[1]

历史

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秦开却东胡,始置上谷郡,筑燕长城西起郡内之造阳地,以抵御北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沿用上谷郡建置,为三十六郡之一。

汉代延置,汉高帝分上谷郡地一部分置涿郡,属幽州刺史部,初辖县十二,后增至十五县,户三万六千八百,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是汉朝匈奴争夺的重点,置左右两都尉。 新朝王莽改上谷郡为朔调郡。

东汉恢复上谷郡制,下辖县八,户一万零三百五十二,口五万一千二百四四十,至东汉末年,鲜卑乌桓等部族在此地活动。

三国时期,上谷郡属魏国,仍属幽州,移治居庸县。

晋太康三年,分上谷郡置广宁郡,上谷郡统县二,户四千七十,归治沮阳县。

西晋经历永嘉之乱后,上谷郡先后归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至北魏初废,后复置,下辖平舒、居庸二县,户九百四十二、口三千九十三,北齐沿置后废。

隋炀帝大业元年,改易州置上谷郡,统县六,户三万八千七百。

唐朝废郡置州,以故上谷郡地置妫州,隋上谷郡地置易州。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谷郡(治沮阳县,今河北怀来东南怀来县大古城北7里)亦名列其中。郡设郡守,也称郡将,本为武官,后渐为地方行政长官。

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改称太守,太守之下设郡丞和郡尉,分管民事和军事。汉代飞将军李广就曾任上谷太守。秦汉时期,上谷郡下辖十六个县(汉弃斗辟县后为十五个)。属幽州刺史部。王莽夺取皇位,改上谷郡为朔调郡。三国曹魏时郡治曾移至居庸,大古城仍为沮阳县治所;西晋时上谷郡治又迁回沮阳。

后又属于五胡十六国中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诸朝,上谷郡辖地范围虽几经变化,但郡治城却一直沿用。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上谷郡为平原郡,仍与沮阳县同治。北魏以后上谷郡与沮阳县从记载中消失。据史料记载:北魏末年,北方六镇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边民起义,特别是孝明帝正光六年(525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发动的上谷郡农民起义,以“真王”为年号,攻克燕州(今涿鹿),并一路南下,先后占领涿州、定州。

上谷郡城很有可能毁于这次农民起义的战火,以致废弃。由此推算,上谷郡城自战国燕昭王时始设,一直到北齐末居遭受突厥多次摧残,无复人迹。共经七个大的历史时期,10个封建王朝,历860年[2]

视频

上谷郡 相关视频

上谷郡沮阳城研学回顾
张家口:千年上谷郡,魅力宣化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