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 |
《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內容簡介:人生中大多數的痛苦不是別人給你造成的,而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實際上,每個人都會遭受到兩支箭的攻擊:第一支箭是外界射向你的,它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本身;第二支箭是自己射向自己的,它就是因困難和挫折而產生的負面情緒。第一支箭對我們的傷害並不大,僅僅是外傷而已;第二支箭則會深入內心,給我們造成 內傷,我們越是掙扎,越是想擺脫它的困擾,這支箭就會在我們的心中陷得越深。 比如,失戀是第一支箭,這支箭並不可怕,但因失戀而產生的怨恨、自責和羞愧等情緒,才真正讓你難以承受。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從第一支箭的傷痛中覺醒呢?又如何才能化解第二支箭對我們造成的內傷呢?作者滿懷慈愛地告訴我們:跟自己過不去,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如果你溫柔地對待痛苦,痛苦就會溫柔地對待你;別人的同情會讓自己顯得弱小,自我同情則會讓我們變得強大。 …… 我們希望《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能終止你內心的糾結和對抗,讓你寧靜的心田開放出朵朵蓮花。
基本介紹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5-1
作者:克里斯托弗·肯·吉莫 著
版 次:1
頁 數:260
字 數:20000
印刷時間:2012-5-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472-10284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人生中大多數的痛苦不是別人給你造成的,而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實際上,每個人都會遭受到兩支箭的攻擊:第一支箭是外界射向你的,它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本身;第二支箭是自己射向自己的,它就是因困難和挫折而產生的負面情緒。第一支箭對我們的傷害並不大,僅僅是外傷而已;第二支箭則會深入內心,給我們造成內傷,我們越是掙扎,越是想擺脫它的困擾,這支箭就會在我們的心中陷得越深。
比如,失戀是第一支箭,這支箭並不可怕,但因失戀而產生的怨恨、自責和羞愧等情緒,才真正讓你難以承受。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從第一支箭的傷痛中覺醒呢?又如何才能化解第二支箭對我們造成的內傷呢?作者滿懷慈愛地告訴我們:跟自己過不去,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如果你溫柔地對待痛苦,痛苦就會溫柔地對待你;別人的同情會讓自己顯得弱小,自我同情則會讓我們變得強大。
……
我們希望這本書能終止你內心的糾結和對抗,讓你寧靜的心田開放出朵朵蓮花。
推薦
你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幸福起來;你對自己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強大不是因為你戰勝了自己,而是接納了自己。
哈佛醫學院心理學大師吉莫博士,以他幾十年從業心得和人生智慧告訴我們:跟自己過不去,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如果你溫柔地對待痛苦,痛苦就會溫柔地對待你;別人的同情會讓自己顯得弱小,自我同情則會讓我們變得強大。
文章摘要
第1章 與自己對抗,你永遠成不了贏家
苦難本身並不可怕,由苦難而生的怨恨才是真正的痛苦。
——艾倫?金斯伯格,詩人
不管是在地球的這邊,還是在地球的那邊,總有一些喜歡與自己對抗的人。他們對自己不滿,不能容忍自己內心產生的負面感情——焦慮、恐懼、失敗和羞愧等,拚命要戰勝它們。結果,他們越是奮力反抗,自己就陷得越深。
米歇爾就是其中之一。
她幾年來一直遭受着害羞給自己帶來的困擾。儘管她閱讀了很多關於克服害羞的書,也嘗試治療過四次,但最後都失敗了。
米歇爾是一位特別聰敏而勤奮的姑娘,給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當她向我訴完苦後,我深呼吸了一下,還沒來得及開口,米歇爾就脫口而出:「我對你的建議感到害怕,因為可能又不會有什麼效果!」顯然,她對我要說的話已經有了失望的預期,我知道這是由於焦慮造成的,因為她已經失望過很多次了,這次不想再失望了。米歇爾最近剛剛拿到一所著名大學的MBA 學位,並獲得了一份為某大型公司做顧問的工作。然而,在與別人交談時,她卻常常會害羞臉紅。她覺得這樣會傳達出一種信息,表明自己不夠稱職,別人不應該對她的話過於信任。而且,她越是擔心臉紅,她的臉就紅得越厲害。這個新工作是她職業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機會,她不想因為臉紅而糟蹋了它。
我肯定了她的想法:「你的預感也許是對的,我所有的建議可能都不會有效。不過,我卻堅信你並不是一個註定要失敗的人,絕對不是!」我很清楚,她以前之所以失敗,問題主要出在動機上,她總是與內心的羞愧為敵,錯誤地以為自己能戰勝它們。
正如米歇爾從她多年的掙扎中表現出來的情況一樣,許多我們試圖讓自己感覺好一點兒的措施,實際上只會讓我們感覺更糟糕。就像那個著名的思維實驗:「努力不要去想粉色的大象——特別巨大而且特別粉紅的那種。」一旦某種想法在我們的腦海中紮根,每次我們試圖不要去想的時候,它都會被刻得更深。弗洛伊德總結了這一現象,稱之為潛意識中的「無否定」。與之類似,不管我們用什麼方法去驅趕內心的痛苦——放鬆技巧、封閉思維、積極強化等等,最終都只能收穫失望。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強大不是因為你戰勝了自己,而是接納了自己
第 1 章 與自己對抗,你永遠成不了贏家
為了獲得幸福,我們必須能夠接納不幸
傷痛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傷痛產生的怨恨
只有將自己放倒在地,你才能發現自己的價值
接受傷痛,傷痛就會軟化;抗拒傷痛,傷痛就會變得堅硬
別人的同情讓自己顯得弱小,自我同情會讓我們變得強大
第2章 覺醒的人活在當下,混沌的人不是悔恨過去,就是擔心將來
不後悔過去,不擔憂將來,好好活在現在
佛是覺醒的人,人是沒覺醒的佛
第 3 章 你溫柔地對待痛苦,痛苦就會溫柔地對待你
媒體推薦
毫無疑問,這是2009年世界範圍內最好的一本心理健康書。這本書告訴我們:如果你擁抱傷痛,寬恕和愛就會來擁抱你;如果你的內心沒有了對抗,寧靜的心中就會升起一道彩虹。
——圖書館期刊
對任何想讓內心變得強大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我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改變很多人的生活。
——英國心理學雜誌
作為一名心理學教授,我認為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對於那些因失戀、離婚和失業而陷入迷茫的人來說,這無疑是最理想的讀物,它可以帶領他們走出糾結和痛苦。
——阿蘭•馬拉特博士,華盛頓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別人的同情讓我們顯得弱小,自我同情會讓我們變得強大。自我同情是感情治癒的基礎,吉莫博士提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指導。書中包含了大量心理學智慧,可以為任何一個尋求心靈釋放的人所用。
——塔拉•布萊克博士,著有《徹底接受》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克里斯托弗•肯•吉莫 譯者:李龍
克里斯托弗•肯•吉莫,哈佛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從1978年起,他就開始將心理原則和心理練習融合到心理治療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是他幾十年從業心得和人生智慧的總結。該書一經出版,便成為了美國最暢銷的心理書,並獲得了行為與認知治療協會自助書勳章。
序言
戰勝自己是一個謊言
生活中充滿艱難險阻。儘管我們做了最好的打算,事情還是會出錯,甚至會大錯特錯。我們中間90%的人結了婚,懷着希望和樂觀的心態,最終卻還是有40%的婚姻走向了破裂。我們努力去迎合生活的種種要求,結果卻落得渾身都是壓力帶來的各種病症——高血壓、焦慮症、憂鬱症、酗酒,或者免疫系統衰弱等等。
當事情四散崩碎、失去控制的時候,我們最典型的反應是什麼?大部分時候,我們會羞愧自責:
「我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我就不能處理好?」
「為什麼倒霉的是我?」
或許我們在做的只是將自己束縛住,不斷用辱罵來傷害自己,跟在別人後面對自己落井下石。面對傷痛,我們似乎選擇了全力抗拒這條路,而不是讓自己休息一下。
我們一心想要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恐懼和焦慮,戰勝自己的悲傷和憂鬱。可是,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對抗情緒上的痛苦,它還是一直如影隨形地跟隨我們。痛苦的感情,如羞愧、憤怒、孤獨、恐懼、絕望和困惑等,總能準時地找上門來。當事情向我們意料之外發展,當我們與心愛之人分隔,或者當我們病痛、老去、面對死亡的時候,痛苦的情緒總能翩然而至。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反抗,都無法避開沮喪的心情。
於是,戰勝自己便成了一個謊言。
不管你是誰,你永遠也無法戰勝自己;與自己為敵,你註定會陷入無邊的苦海。那麼,面對不能戰勝的自己,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一位將軍說過,你戰勝不了對方,就請加入他們。同樣,你不能戰勝自己,卻可以接納自己;你不能戰勝自己心中的痛苦,卻可以接納它們。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放棄奮力抗爭,學會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面對痛苦的感情,這就是「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就是敞開自己的心靈,清醒地去接受自己所遭受的痛苦,並對自己施以理解和關懷。一句話,用關心親人的方式來關心自己。如果你在孤獨悲傷的時候一向喜歡不斷打擊自己,如果你在犯錯之後總是想要逃離這世界,或者一直沉浸在悔不當初的幻想之中,這時,自我同情就是一種比較徹底的解決方案。
當別人遭受痛苦時,你總能給予關懷和溫暖,在你自己遇到困難時,又有什麼理由拒絕自我同情呢?
獲得別人的同情,我們會顯得弱小;獲得自我同情,我們就會變得強大。
為什麼自我同情會讓我們變得強大呢?因為直接與情緒傷痛抗爭,我們無疑會深陷其中。在抗爭的過程中,痛苦的情緒會變得極具破壞性,它能擊潰我們的思維、身體以及精神。感情被困住了——凍結在時間裡——而我們被困在了感情里。因此,如果我們與自己內心的痛苦對抗,一切都會變得更糟:人際關係中我們一直渴望的快樂會因此而消失,工作中的成就感也會跑到我們夠不到的地方。我們疲憊不堪地熬過每一天,與身體和心靈上的痛苦爭吵不休,根本無法品嘗到幸福的滋味。 我們對待痛苦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心靈是否強大。
當事情出錯,我們感覺痛苦不堪的時候,如果我們帶着不同尋常的關懷面對自己的情緒傷痛,敞開心靈接納,而不是與它們為敵,奮力抗拒,那麼,心靈的變化就會自然到來。不再自責、批評,不再試圖糾正自己,也不再試圖糾正他人,甚至糾正整個世界,從自我接受開始,我們便走進了一個新的世界。這樣簡單的轉變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觀。 想象你的妻子或者丈夫剛剛責怪你不該對着女兒叫嚷,這讓你覺得受到傷害,於是引發了一場爭吵。你會不會覺得自己被誤解了,沒有被尊重,沒有被愛,或者自己不值得被愛?也許你確實在表達感情時,說錯了話,但更有可能是你的伴侶對你說的話反應過激,生氣過頭了。現在,試着想象自己在爭吵之前,深呼吸一下,然後對自己說:「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想要做一個好家長。當我對着自己的孩子叫嚷時,感到如此痛苦。我愛我的女兒超過這世界上的其他任何東西,但是有時候我會忘記這一點。我想,我只是個普通人。希望我能學着原諒我所犯的錯誤,也希望我們能找到一種方式一起平和地生活。」你能感覺到這樣做之後的變化嗎?
短暫的自我同情,可以改變你的一整天;時空中一長串這樣的自我同情,就可以改變你的一生。通過自我同情,將自己從破壞性想法和情緒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可以由內而外提升你的自信,減少憂鬱和焦慮,使你的心靈變得強大無比。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面對挫折和痛苦常常會採取一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我們像對待外面的威脅一樣對待自己的情感,不是給予同情,而是極力排斥和抗爭,從而讓自己飽受情感的煎熬。
能夠在面對一隻劍齒虎時成功生存下來的方法,在感情生活中並不適用。我們本能地與不良情緒展開激烈搏鬥,好像在應對外來的死敵。然而,在自己的內心與它們展開戰鬥,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對抗焦慮的結果反而可能使其發展成為極端的恐慌症;
壓制悲痛反而會導致慢性的憂鬱症;
竭力入睡反而可能讓你徹夜難眠。
當我們被捲入痛苦之中時,我們同時展開了一場與自我的戰鬥。人體在面臨危險時,一般會通過戰鬥、逃跑,或者靜息(在適當的位置保持靜止不動)來實現自我保護。但是,當我們遇到情緒上的挑戰時,這些反應就變成了可怕的三件套——自我苛責、自我隔離和自我沉迷。
自我同情是解決情感問題的良藥。一個人只有學會了自我同情,他才能把痛苦轉化為力量,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一個人也只有在內心強大之後,才能承受更大的痛苦和磨鍊,獲得輝煌的人生。
名人推薦
毫無疑問,這是2009年世界範圍內最好的一本心理健康書。這本書告訴我們:如果你擁抱傷痛,寬恕和愛就會來擁抱你;如果你的內心沒有了對抗,寧靜的心中就會升起一道彩虹。
——圖書館期刊
對任何想讓內心變得強大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我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改變很多人的生活。
——英國心理學雜誌
作為一名心理學教授,我認為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對於那些因失戀、離婚和失業而陷入迷茫的人來說,這無疑是最理想的讀物,它可以帶領他們走出糾結和痛苦。
——阿蘭•馬拉特博士,華盛頓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別人的同情讓我們顯得弱小,自我同情會讓我們變得強大。自我同情是感情治癒的基礎,吉莫博士提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指導。書中包含了大量心理學智慧,可以為任何一個尋求心靈釋放的人所用。
——塔披•布萊克博士,著有《徹底接受》[1]
參考文獻
- ↑ 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豆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