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是在1948年8月22日至9月4日,来自44个国家的147个新教各派教会组织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正式成立的,亦称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简称“世基联”。总部在瑞士日内瓦。在纽约和伦敦设有办事处。

目录

介绍

1910年6月14-23日,在爱丁堡举行的世界宣教会议上,来自159个基督新教团体的代表同意基督徒之间应互相尊重,决意谋求各教会宗派在宣教地区的合作,以促进教会的合一见证,开展了运动主要的第一步。穆德在大会上倡导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会后担任委员会主席。于是在1921年,国际宣教协会(IMC)于在瑞士日内瓦正式成立。旨在积极推行联合性工作,使各教会宗派在世界各地的宣教工作得以表现出基督徒的合一。在联合发展宣教事工的气氛下,产生了两个组织:生活与工作委员会和信仰与教制委员会。

于1937年,英国牛津召开的会议上,国际宣教协会的主席穆德倡议成立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CC)。同年,在生活与工作委员会与信仰与教制委员会的会议中,决定响应国际宣教协会的牛津会议的倡议,成立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1938年,世界基督教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由英国圣公会大主教田波负责筹备工作。1948年8月22日至9月4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第一次会议中,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正式成立,强调“凡认耶稣基督为上帝及救主”的教会都可加入成为会员,进一步促进教会不同宗派之间互相学习和彼此合作。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号召教会合一,世界合一,人类合一。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大力宣传“教会合一”,宣称“教会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性实体”,号召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终止历史上的对立,采取联合行动。但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的行动却受同年成立的万国基督教联合会(ICCC)所反对,成为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另一发展。

1961年,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与国际宣教协会正式合并。自此,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汇为一条主流。为了促使不同地域和群体的基督徒联合,使基督教信仰大幅度简化。2002年5月21日,在美国克里夫兰举行全国性的“基督徒合一”讨论会上,天主教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的枢机主教卡斯帕(Cardinal Walter Kasper)指出,合一运动的目的并非要统一所有教会,而是要使不同教会宗派间的相反元素转变成互补元素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主张“教会合一”,终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内的对立;提倡相互对话,建设“以自由、和平、公义为基础”的“大社会”。

新教的各宗派大多支持,一些教会由于信仰上的原因而没有参加;一些福音派教会则对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持有保留态度。在1961年于新德里举行会议时,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有突破性的进展--东正教作出了响应。而天主教曾于早期抵制此运动,教宗庇护十一世曾在1928年通谕禁止天主教神职人员以代表教会的身份参加任何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之会议。但在1962年第二次梵帝冈会议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意在不改变天主教信仰与教条之情形下寻求基督教界的合一。虽然天主教不是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之成员,但教宗保禄六世已于1965年命教廷设立联合工作组开展了对话门槛,从而推进了合一政策。

世基联成立以来,先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1948年)、美国伊文斯登(1954年)、印度新德里(1961年)、瑞典乌普萨拉(1968年)、肯尼亚内罗毕(1975年)、加拿大温哥华(1983年)及澳大利亚堪培拉(1991年)举行过七届大会。参加1991年第七届大会的除正式代表近千人外,还有联系代表、顾问、观察员、自费访问者、青年服务员、新闻记者等共三四千人。大会中心议题是“圣灵,求你降临,更新天地万物”。四个分题是“赐生命的主啊,保守你的创造”、“真理的灵啊,使我们得自由”、“合一的灵啊,使你的百姓和好”、“圣灵啊改造我们,使我们成圣”。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宗教,拥有超过20亿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关于耶稣基督的诞生[2],生命,死亡和复活的信仰。当它从一小批信徒开始时,许多历史学家将基督教在全世界的传播和采用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