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关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关人韦明铧编著《东关名人》东关街是一条扬州历史文化长廊。在这条老街上,具有扬州个性和特色的文化符号比比皆是,名闻遐迩的名人故里,古朴完整的民居旧宅,古色古香的老街小巷,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无不闪耀着扬州历史文化珍珠般的光芒。 《东关名人》有很强的文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东关街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精选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众多文化元素编写而成,内容翔实丰富,古今相映,将成为外地游客了解东关街的文学读本。 中文名东关名人书名东关名人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页数119页开本32定价16.00作者韦明铧 汪清香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语种简体中文ISBN9787565107153品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东关名人辈出。韦明铧编著《东关名人》收录了南宋双忠大明贵妃盐商黄志筠安岐、[[[壶园主人何莲舫]],将军李长乐、辛亥烈士熊成基、画魂潘良玉、联圣方地山等十多位名人。韦明铧说,这次仅仅选取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有一些名人未做详细介绍。 [1]

文摘

南宋双忠

  扬州有孤忠史可法,还有双忠李庭芝与姜才。   双忠祠现已不存,只留下一个大照壁,在东圈门三祝庵附近。   少年时代就听说过李庭芝的名字,但是事迹不详。有两部戏,一部叫做《碧血扬州》,一部叫做《烈火扬州》,一直弄不清哪一部是写史可法,哪一部是写李庭芝的。李庭芝与史可法,一个生在南宋,一个生在南明,一个死于元兵,一个死于清兵,时代虽然不同,遭遇何其相似。

  李庭芝,湖北随州人。据说李庭芝出生时,李家屋梁上忽然生出一朵灵芝,乡人聚观,以为是吉兆,于是给他起名庭芝。李庭芝在少年时表现出了超常的天分,日诵数千言。在他青年时,随州贪官跋扈专制,百姓痛恨至极,他预料必有大乱,建议全家到德州避难。李家离开不到十日,随州果然发生动乱,百姓死伤无数。

  嘉熙末年,蒙古军队大举南下,南宋长江沿线防务十分紧急。李庭芝虽然已中乡举,但面对危局,无法安心读书。他毅然放弃仕途,到荆州投奔名帅孟珙帐下。孟珙善于识人,见李庭芝相貌魁伟,谈吐不凡,知道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当即留下了他,并说:“以后他的名位肯定会超过我。”

  由于李庭芝才干出众,朝廷命他移镇两淮。两淮是南宋防御前线,李庭芝为加强防务,在清河五河口设置栅栏,在淮南增设烽火台百余处。接着,李庭芝出任毫州知州,在荆山筑城以保卫淮南。开庆初年,贾似道任京湖宣抚使,留李庭芝管理扬州。不久,蒙古军队进攻四川,李庭芝上奏朝廷请求但任峡州(今湖北宜昌)知州,以扼守蜀东江口。后因母亲去世,李庭芝回家守孝。朝廷重选扬州官员时,理宗说:“无人能比李庭芝。”于是命李庭芝停止守丧,赶赴两淮。

  李庭芝初到扬州时,扬州刚遭兵燹,烽火连天,哀鸿遍地。扬州以盐业出名,由于战争不断,盐商逃到城外,市面逐渐萧条。为了恢复经济,李庭芝下令免除百姓所欠赋税,同时借钱给百姓重建家园。一年之后,扬州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不久,李庭芝又下令开凿河道,沟通盐场,便利运输,扬州城重现生机。

  李庭芝在扬州时,重视人才,招徕志士。当听说盐城进士陆秀夫很有才华,就把他招为幕僚,主管机要文件。陆秀夫性情沉静,不易接近,李庭芝依然器重他。当时人甚至说,得士最多者,数淮南第一,犹如小朝廷。

  扬州城外的平山堂,地势高峻,可以俯瞰全城,一览无余。如果被蒙古军队占领,会构筑炮楼,架设车弩,威胁城中。为克服此弊,李庭芝派人筑城守护平山堂,同时招募两万流民守卫扬州城,号为“武锐军”。

  李庭芝守卫扬州时,每遇水旱之灾,就发放官粟,不足部分拿自己的积蓄赈民。扬州百姓感激至极,交口称赞。他还大兴学校,倡导诗礼,祭祀圣哲,与士子一道学习射猎之礼。

  咸淳年间,战争形势发生变化。在宋廷叛臣的建议下,忽必烈大举进攻襄阳和樊城。宋军骄奢轻敌,派李庭芝增援襄阳。李庭芝尽力而为,在襄阳西北清泥河修寨造船,并出重赏招募勇士,结果有三千人投奔而来。不久,又募得智勇双全的张顺和张贵两位大将,深得士兵佩服。可惜后来因宋军内部配合不当,致使襄樊失陷,李庭芝被罢官。

  蒙古军队攻破襄阳后,乘胜追击,势如破竹,大举进攻两淮和四川。蒙军包围扬州,恰逢两淮安抚制置使暴死,朝廷立即起用李庭芝制置两淮。李庭芝为集中力量应付淮东局势,请求让夏贵负责淮西。此时蒙古军队步步逼进,南宋军队节节败退,而李庭芝所辖将领多能坚守城垣。然而蒙军势不可挡,扬州形势日紧。蒙军派人持榜劝降,被李庭芝杀死。又有降将持招降书来,李庭芝焚其书,将来人在街头斩首示众。同时,李庭芝调派苗再成率部战于城南,许文德率部战于城北,姜才、施忠则率部转战于城中。为了激励士气,李庭芝时常发放金帛牛酒犒赏将士,因而人人愿意奋死拼杀。朝廷也送来钱款慰劳,并加封李庭芝为参知政事。朝廷欲以知枢密院事之职调李庭芝进京,让夏贵镇守扬州,但夏贵不来,只好作罢。

  这时,蒙军将帅阿术为扼制淮南宋军,率部驻扎镇江。蒙军在扬州城外筑起长围,以迫使扬州城粮尽援绝,不攻自破。不久,扬州城中粮食已尽,死者满道。到德祜二年(1276)二月,情况更糟,人们无粮可食,只得竞相去食人肉。不久,南宋谢太后以恭帝名义投降元朝,临安沦陷,南宋名存实亡。谢太后送来诏谕,劝李庭芝投降,李庭芝大义凛然地对来使说:“从来只有奉诏守城,没听说过有诏谕投降的!”拒绝降元。

  当谢太后与恭帝被押往大都行至瓜洲时,又诏令李庭芝投降,说:“现在太后与皇帝都已臣服了,卿尚为谁守之?”李庭芝仍然不予理睬,下令发弩箭射击来使。李庭芝与姜才召集将士,发誓夺回谢太后和恭帝。姜才出兵与元军激战,未能成功,退回扬州,继续坚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