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世纪的面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相对于传统史学的帝政军功,勒高夫等历史学家认为,著名人物(包括虚构人物)可以作为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勒高夫对这本书中所采用的历史分期和人物的选择做了说明,体现了他的独特的中世纪研究观点和思想,表现出中世纪在传统认为的黑暗压抑印象之外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面貌。

这本图文书中,“文”的部分,由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高夫领衔的杰出中世纪学家团队完成,“图”则选取同时代的绘画、雕刻等艺术作品,图文相辅相成,共同呈现出直观生动的中世纪情况。图片高清,彩色印刷,非常值得推荐。

中世纪的黑暗面纱下,是否有另一种面貌?

推动历史的重要人物被视为一个时期、一个社会、一个文明的象征。享有盛名的中世纪史家雅克•勒高夫,领衔知名历史学家团队,选择并勾勒生活于4-15世纪的112个著名人物的形象,以人物小传配合同时代相关艺术资料(绘画、雕塑等)的方式,带领读者从内部探索这个极具创造力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影响至今的前行者,譬如查理曼、圣奥古斯丁、哥伦布、马可•波罗,还是后人不曾在中世纪史中给予关注的女性与虚拟人物,如圣女贞德、亚瑟王、侠盗罗宾汉,都在这部令人惊艳称绝的作品中一一登场。这些历史人物在这里是作为证人和历史记忆,揭示了一个与传统认为的、蒙昧的中世纪形象相去甚远的面貌。

他们的生动面孔是代表中世纪的面孔,他们塑造了中世纪的面貌。

该书还附有地图、年表和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1924-2014),法国历史学家,专长中世纪史,尤其是12至13世纪。他是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1972-1977年担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他是“新史学”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认为中世纪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文明,与希腊-罗马时代及现代有明显分别。勒高夫的著作有多种在中国翻译出版,《炼狱的诞生》(2021)、《圣路易》(2002,许明龙 译)、《试谈另一个中世纪》(2014),《中世记的知识分子》、《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等。

译者简介

申华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有多部译作出版,如《西方儿童史》《西方青年史》《档案之魅》《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2·人物卷》等。

书评

历史在本书中的呈现方式似乎有些过时,因为它以重要人物为线索。诚然,从20世纪中期的年鉴学派运动以来,人们倾向于在社会和社会阶层的总体中寻找历史的意义。然而,构思本书并撰稿的历史学家们认为,著名的男人和女人可以作为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因此,由众人合力完成的这本书所介绍的是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被视为历史英雄的个体。


本书介绍的人物中有一定数量的女人,但远少于男人。这种不平衡并不是包括我们的社会在内的现代社会中始终存在的不平等的写照,它反应的是被文献记录下来的中世纪女人的真实地位。此外,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劣势地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明显。与古代相比,中世纪之所以没有提高女性的地位,是因为基督教一方面赋予女人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让她们承担了两大教义带来的后果:一个是夏娃要为原罪承担责任,另一个是女人不能被提升为承担圣职的神职人员。然而,某些女人所拥有的声望表明了她们在中世纪的重要性。她们被接纳为高于其他所有人的新等级的成员:圣人。此外,她们在成为修女之时,也为推动同时代人的灵修和虔敬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会发现,在城市这个中世纪的重要产物之中,哪怕是在世俗生活中,女人也被赋予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地位,例如不发愿的修女们。最能表明女性地位上升的事件或许是从12世纪开始迅速发展的圣母崇拜。最后,虽然社会和政治权力主要由男人掌控,地位最高的贵族阶层中的某些女人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在社会和价值体系中,骑士文学使出身贵族的女人获得了“贵妇人”(dame)的上层地位,依据封建制度,“贵妇人”拥有一切权力去支配身为“仆从”(vassal)的男人。

在这本借由重要人物来回顾中世纪的书中,我同样提到了虚构故事中的主角,因为在一个社会之中,与真实的生活和思想相比,虚构的想象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和功效性。中世纪重要的虚拟人物各有特色。某些肯定(或非常可能)源自史实,他们成为神话之后才对时代和记忆产生影响,例如亚瑟王(Arthur)、罗兰(Roland)和侠盗罗宾汉(Robin des Bois)。还有一些角色源自基督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能够操控超自然现象的角色,这个时代把人类生活视为一场善恶大战,邪恶阵营里有撒旦(Satan),善良阵营里有圣母玛利亚(la Vierge Marie)。最后,有一些人物源自民间故事,例如巫师梅林(Merlin)和海妖梅露辛(Mélusine),有一些来自文学作品,例如列那狐(Renart),还有一些具有社会讽喻色彩的人物,例如乡巴佬扎克(Jacques Bonhomme)。某些古代历史人物在中世纪频频被提及,从而被视为中世纪英雄,为避免书中内容冗长,我没有收录这样的人物,例如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re le Grand),人们相信他在各个领域都享有盛誉,他不仅战功赫赫,政治威望极高,还发明了许多神器物品,譬如许多细密画都描绘过他乘坐某种透明的潜水钟观察海底;再如古代犹太国王所罗门(Salomon),《圣经》和犹太教把他视为智慧的化身和争议的捍卫者,他在中世纪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和讨论的人物,更被视为一个几近异端的巫师。


透过对这些著名的男人和女人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中世纪的特点之一便是新英雄形象的产生。某些来自基督教的发展,他们是介于上帝和凡人之间的圣人,上帝借他们之手施展神迹。圣人是基督教独有的特征之一,其他主要的宗教中没有这类人物。这类人在中世纪是最荣耀的群体,他们之中也有女人,重要的女性圣人的存在表明中世纪有一种试图实现某种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的趋势。

如果说圣人是一种出现在欧洲的全新形象,那么国王就是一种从古代到中世纪发生彻底变革的形象。在古罗马时期,国王是被嘲讽的对象,希腊城邦对征服他们的马其顿国王腓力和亚历山大也疑心重重。国王是一种以波斯国王为原型的源自东方的现象。王政时代早早结束之后,罗马共和国将国王视为愚弄人民的可耻暴君;在罗马,即使在帝国时期,人民都是公民社会的基础。在基督教化的欧洲,正在形成的民族国家却常常把国王视为自己的首领。高卢便是最典型的案例,克洛维(Clovis)经历了加冕(le sacre)这个由基督教发明的宗教仪式之后,成为了国王。


最后,我们列举的一系列男性人物中还有行使着被视为至高的或者特别重要的职责的两类人:教皇和神学家。教皇有好有坏,女教皇让娜(la papesse Jeanne)这个独特的虚构人物也出现在书中。经院神学家受人尊敬依靠的不是权力,不是政治权威,而是他们的智慧,例如大阿尔伯特(Albert le Grand)和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d’Aquin)。古希腊和古罗马也有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其中一位在中世纪恢复了影响力,因为他激起了不少大学学者的热情以及他们对教会的怀疑,他就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e)。我们可以通过中世纪社会新出现的权力机构来理解这些新人物的崛起:教会、王权、大学。这是中世纪的三股力量:神职(Sacerdotium)、君主统治(Regnum)、学术(Studium)。

本书中的人物介绍并不仅限于他们的生平和名望,他们也是各自时代的见证者,借由他们,历史研究在20世纪末发生了转折,事件史(histoire événementielle)全面让位于一种更全面、更深入、更集思广益的历史研究,推动历史的重要人物被视为一个时期、一个社会、一个文明的象征。这就是本书通过这些人物并且以要点形式所呈现的中世纪形象。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