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世紀的面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相對於傳統史學的帝政軍功,勒高夫等歷史學家認為,著名人物(包括虛構人物)可以作為一個社會和一個時代的典型代表。在這本書的前言中,勒高夫對這本書中所採用的歷史分期和人物的選擇做了說明,體現了他的獨特的中世紀研究觀點和思想,表現出中世紀在傳統認為的黑暗壓抑印象之外的、極具活力和創造力的面貌。

這本圖文書中,「文」的部分,由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勒高夫領銜的傑出中世紀學家團隊完成,「圖」則選取同時代的繪畫、雕刻等藝術作品,圖文相輔相成,共同呈現出直觀生動的中世紀情況。圖片高清,彩色印刷,非常值得推薦。

中世紀的黑暗面紗下,是否有另一種面貌?

推動歷史的重要人物被視為一個時期、一個社會、一個文明的象徵。享有盛名的中世紀史家雅克•勒高夫,領銜知名歷史學家團隊,選擇並勾勒生活於4-15世紀的112個著名人物的形象,以人物小傳配合同時代相關藝術資料(繪畫、雕塑等)的方式,帶領讀者從內部探索這個極具創造力的歷史時期。無論是影響至今的前行者,譬如查理曼、聖奧古斯丁、哥倫布、馬可•波羅,還是後人不曾在中世紀史中給予關注的女性與虛擬人物,如聖女貞德、亞瑟王、俠盜羅賓漢,都在這部令人驚艷稱絕的作品中一一登場。這些歷史人物在這裡是作為證人和歷史記憶,揭示了一個與傳統認為的、蒙昧的中世紀形象相去甚遠的面貌。

他們的生動面孔是代表中世紀的面孔,他們塑造了中世紀的面貌。

該書還附有地圖、年表和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1924-2014),法國歷史學家,專長中世紀史,尤其是12至13世紀。他是年鑑學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1972-1977年擔任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他是「新史學」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認為中世紀本身是一個獨立的文明,與希臘-羅馬時代及現代有明顯分別。勒高夫的著作有多種在中國翻譯出版,《煉獄的誕生》(2021)、《聖路易》(2002,許明龍 譯)、《試談另一個中世紀》(2014),《中世記的知識分子》、《錢袋與永生:中世紀的經濟與宗教》等。

譯者簡介

申華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法語系副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語言文化學院博士生。有多部譯作出版,如《西方兒童史》《西方青年史》《檔案之魅》《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2·人物卷》等。

書評

歷史在本書中的呈現方式似乎有些過時,因為它以重要人物為線索。誠然,從20世紀中期的年鑑學派運動以來,人們傾向於在社會和社會階層的總體中尋找歷史的意義。然而,構思本書並撰稿的歷史學家們認為,著名的男人和女人可以作為一個社會和一個時代的典型代表。因此,由眾人合力完成的這本書所介紹的是能夠揭示時代特徵、被視為歷史英雄的個體。


本書介紹的人物中有一定數量的女人,但遠少於男人。這種不平衡並不是包括我們的社會在內的現代社會中始終存在的不平等的寫照,它反應的是被文獻記錄下來的中世紀女人的真實地位。此外,我們可以發現這種劣勢地位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明顯。與古代相比,中世紀之所以沒有提高女性的地位,是因為基督教一方面賦予女人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讓她們承擔了兩大教義帶來的後果:一個是夏娃要為原罪承擔責任,另一個是女人不能被提升為承擔聖職的神職人員。然而,某些女人所擁有的聲望表明了她們在中世紀的重要性。她們被接納為高於其他所有人的新等級的成員:聖人。此外,她們在成為修女之時,也為推動同時代人的靈修和虔敬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們會發現,在城市這個中世紀的重要產物之中,哪怕是在世俗生活中,女人也被賦予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地位,例如不發願的修女們。最能表明女性地位上升的事件或許是從12世紀開始迅速發展的聖母崇拜。最後,雖然社會和政治權力主要由男人掌控,地位最高的貴族階層中的某些女人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在社會和價值體系中,騎士文學使出身貴族的女人獲得了「貴婦人」(dame)的上層地位,依據封建制度,「貴婦人」擁有一切權力去支配身為「僕從」(vassal)的男人。

在這本藉由重要人物來回顧中世紀的書中,我同樣提到了虛構故事中的主角,因為在一個社會之中,與真實的生活和思想相比,虛構的想象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和功效性。中世紀重要的虛擬人物各有特色。某些肯定(或非常可能)源自史實,他們成為神話之後才對時代和記憶產生影響,例如亞瑟王(Arthur)、羅蘭(Roland)和俠盜羅賓漢(Robin des Bois)。還有一些角色源自基督教,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能夠操控超自然現象的角色,這個時代把人類生活視為一場善惡大戰,邪惡陣營里有撒旦(Satan),善良陣營里有聖母瑪利亞(la Vierge Marie)。最後,有一些人物源自民間故事,例如巫師梅林(Merlin)和海妖梅露辛(Mélusine),有一些來自文學作品,例如列那狐(Renart),還有一些具有社會諷喻色彩的人物,例如鄉巴佬扎克(Jacques Bonhomme)。某些古代歷史人物在中世紀頻頻被提及,從而被視為中世紀英雄,為避免書中內容冗長,我沒有收錄這樣的人物,例如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re le Grand),人們相信他在各個領域都享有盛譽,他不僅戰功赫赫,政治威望極高,還發明了許多神器物品,譬如許多細密畫都描繪過他乘坐某種透明的潛水鐘觀察海底;再如古代猶太國王所羅門(Salomon),《聖經》和猶太教把他視為智慧的化身和爭議的捍衛者,他在中世紀成為了一個備受爭議和討論的人物,更被視為一個幾近異端的巫師。


透過對這些著名的男人和女人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中世紀的特點之一便是新英雄形象的產生。某些來自基督教的發展,他們是介於上帝和凡人之間的聖人,上帝借他們之手施展神跡。聖人是基督教獨有的特徵之一,其他主要的宗教中沒有這類人物。這類人在中世紀是最榮耀的群體,他們之中也有女人,重要的女性聖人的存在表明中世紀有一種試圖實現某種意義上的男女平等的趨勢。

如果說聖人是一種出現在歐洲的全新形象,那麼國王就是一種從古代到中世紀發生徹底變革的形象。在古羅馬時期,國王是被嘲諷的對象,希臘城邦對征服他們的馬其頓國王腓力和亞歷山大也疑心重重。國王是一種以波斯國王為原型的源自東方的現象。王政時代早早結束之後,羅馬共和國將國王視為愚弄人民的可恥暴君;在羅馬,即使在帝國時期,人民都是公民社會的基礎。在基督教化的歐洲,正在形成的民族國家卻常常把國王視為自己的首領。高盧便是最典型的案例,克洛維(Clovis)經歷了加冕(le sacre)這個由基督教發明的宗教儀式之後,成為了國王。


最後,我們列舉的一系列男性人物中還有行使着被視為至高的或者特別重要的職責的兩類人:教皇和神學家。教皇有好有壞,女教皇讓娜(la papesse Jeanne)這個獨特的虛構人物也出現在書中。經院神學家受人尊敬依靠的不是權力,不是政治權威,而是他們的智慧,例如大阿爾伯特(Albert le Grand)和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d』Aquin)。古希臘和古羅馬也有一些著名的哲學家,其中一位在中世紀恢復了影響力,因為他激起了不少大學學者的熱情以及他們對教會的懷疑,他就是亞里士多德(Aristote)。我們可以通過中世紀社會新出現的權力機構來理解這些新人物的崛起:教會、王權、大學。這是中世紀的三股力量:神職(Sacerdotium)、君主統治(Regnum)、學術(Studium)。

本書中的人物介紹並不僅限於他們的生平和名望,他們也是各自時代的見證者,藉由他們,歷史研究在20世紀末發生了轉折,事件史(histoire événementielle)全面讓位於一種更全面、更深入、更集思廣益的歷史研究,推動歷史的重要人物被視為一個時期、一個社會、一個文明的象徵。這就是本書通過這些人物並且以要點形式所呈現的中世紀形象。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