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科技园)原图链接来自 深圳证券信息 的图片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电子一条街(1983年1月——1988年4月)[1]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关村管委会)是负责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通州园,以下简称园区)发展建设进行综合指导的市政府派出机构。部门简介: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简称中关村管委会)是负责对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包括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房山园、通州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以下简称园区)发展建设进行综合指导的市政府派出机构。部门领导:苟仲文、郭洪、马胜杰、杨建华、宣鸿、廖国华、王汝芳、侯云、白智勇、周国林、张茂盛、李翔、刘航。

机构简介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关村管委会)是负责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通州园,以下简称园区)发展建设进行综合指导的市政府派出机构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国务院先后5次做出重要决定。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由此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1999年6月,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5年8月,国务院做出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成为中关村发展新的重大里程碑。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近40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00多所;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大学科技园24家,留学人员创业园29家。中关村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首批授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超过1.5万人,累计创办企业超过5000家,是国内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成长出以联想的柳传志、百度的李彦宏、博奥生物的程京、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科兴生物的尹卫东、碧水源的文剑平、神雾热能的吴道洪、创新工场的李开复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新老企业家。2011年3月,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中央部门和北京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关村加快建设人才特区。

中关村每年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24家,其中境内145家,境外79家,62家企业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了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中关村将建立并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中关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取得了大量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涌现出汉卡、汉字激光照排、超级计算机、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航天、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关村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超过50项,承接的“863项目”占全国的四分之一,“973项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创制了TD-SCDMA、McWill、闪联等86项重要国际标准,798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中关村技术交易额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8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2011年初步统计数据,中关村企业总收入1.92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七分之一,同比增长20.9%,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

中关村“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雍和园、石景山园、通州园、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十个园区。 “十二五”期间,中关村将继续完善“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两城两带”,即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由海淀北部、昌平南部和顺义部分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以及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和通州、房山的部分地区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面向未来,中关村示范区将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视频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相关视频

郭洪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启动实施“千帆计划”提供百亿订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