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和竟南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和竟南宫
图片来自pixnet

中和竟南宫,俗称烘炉地仙公庙,址为台湾新北市中和区兴南路二段399巷136号,位于烘炉地山烘炉地土地公庙旁,主祀道教全真派祖师吕纯阳真人

祀神

沿革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和地方居士吕登标与从兄弟合创“恒升堂”,奉祀全真派祖师吕纯阳真人,为乡亲扶鸾解惑。

1962年,迁庙于现中和区兴南路一段,改称竟南宫。

1964年,迁庙至今日兴南路二段254号游家祖祠“开南堂”。

1974年,吕登标,吕漳盛兄弟之子孙捐献庙地,迁庙至烘炉地山下。

道教

道教是华夏的本土宗教,道教思想源于黄帝(黄帝学派托言),道教体系最早创始人是五斗米教天师道)的张道陵,崇拜道家老子为道祖,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至春秋战国时期吸收神仙方术产生了方仙道,后融合道家阴阳家的“五行”、“阴阳”等思想合并形成黄帝学派,在汉代中后期形成黄老道,至南北朝经过宗教改革,逐渐演变成现在的道教。

概论

道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多神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也积极发展[1]。为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只是哲学理论,道教吸收了其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理论体系,并将哲学家神化;但直到汉朝中后期才有教团产生。张道陵益州(在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师道,信奉老子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代太宗皇帝因老子(太上老君)姓李,与国姓相同,于是尊封老子为唐室先祖。

道教以“”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与儒学佛教合称“三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登圣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及行善积德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