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人眼中的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读懂了中国人眼中的美,就读懂了中国人的精神。

全书从思、气、神、意四个关键字切入,结合各类艺术实例,爬梳大量国学典籍,探寻中国人的十大审美意识,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透过故宫、天坛等古典建筑,剖析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怀;于文人山水画里,追问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深意;在中华传统装饰图案中,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景的祈盼;从书画、建筑、音乐、舞蹈到造物,体悟中华艺术特有的大象之美……中国人眼中的美,是藏在传统文化里的审美记忆,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解码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一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深刻归纳中国古典美学的十大关键词:天人合一、礼乐传统、大象之美、气韵生动……

·结合各类艺术实例:陶器、建筑、雕塑、乐舞、山水画、书法……

·爬梳大量国学典籍:《论语》《庄子》《老子》《周易》《说文解字》……

◎著名艺术史家、“中国政府出版奖”获奖学者——长北解读中国古典美学的普及读物;

内容硬核、干货满满、深入浅出,以生动丰富的实例诠释深奥晦涩的美学概念

·透过故宫、天坛等古典建筑,剖析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怀

·于文人山水画里,追问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深意

·在中华传统装饰图案中,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景的祈盼

◎追溯华夏之美的源头,探寻中国文化的基因;读懂了中国人眼中的美,就读懂了中国人的精神

“中华古典艺术不是像西方古典艺术那样指向具体的景框,而是指向混沌广袤的天地指向宇宙大生息的生命律动。”

对比中西方在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的表现,精辟阐述中西方艺术的差异,理解中国人的气质与精神。

◎裸脊锁线,翻阅方便,全彩印刷,超100幅高清图片,尽享中华古典之美;

玉器、陶瓷、雕塑、山水画、书法、园林……囊括多种艺术形式,一览中国文化的深刻底蕴


作者简介

长北,扬州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中国艺术史纲》《中国古代艺术论著集注与研究》《中国艺术论著导读》《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等30余种,曾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两次、“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一次、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一次以及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多次。

书评

《中国人眼中的美》中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中国人认识中什么才是美的?中国人的审美观带给读者怎样的文化思考?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和文化自信有什么内在联系?


中国人眼中的美包括思、气、神、意四个方面。看到“气”和“神”的时候,我想到“气定神闲”这个词语。“气”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元气”,“神”则是人们口中常提到的“魂儿”,用“气”“神”形容人的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元气充足稳定,魂儿也仍在原处闲暇着,那多是一种悠然自在、镇定安宁的心境与状态!特别喜欢老师讲的“大象之美”的那一部分,象是指可见的气化了的物质形态,直指世间万物乃至宇宙可见可感而不可形的生命力量,“象”从“气”生无“气”则无“象”,正如老子所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象”是可以看得见的,又是时刻变化着的,而且是无限的,在细微的有形生命中领悟自然与宇宙的万物,原始社会中,先民元气充沛,原始陶器真力弥漫,比如汉唐雕塑也具有蓬勃的气象,在没有生命的建筑之中,天、地、人的参与式建筑,有了活体生命般的气场。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曰“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也成为玄学家们争讼不已的话题。中华高明的文艺家不像西方的文艺家那样,洋洋洒洒恨不得将话说尽、将笔用完,而是收敛着、有分寸的地说那些不想说、不方便说的话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使艺术作品如轻云薄雾般委婉含蓄。无论是中华诗歌的创作传统,还是中国图画的别有寄托,文人往往自有深意,意在言外。


《中国人眼中的美》时常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切入问题的深处,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正如引言中所说中华古代文化是诗性的文化,中华的古人也擅长诗性的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诗性的思维是多比兴多联想多想象是哲学的和艺术的而不是科学的。以中国人眼中的美解读中华文化,通过中国人的独特审美,也会发现审美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且不可分割。作为现代人,更要欣赏中国古典艺术、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诗性思维,以诗性思维和科学思维,逻辑思维互相补充,获得更加愉悦的审美体验。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