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十大古琴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十大古琴曲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中国十大古琴曲

外文名称;Top Ten Guqin Songs In China

定义;用古琴演奏的曲子

工具;古琴

荣誉;被誉为四艺之首

位置;中国古典乐艺术的最高点

代表;"高山流水"、"潇湘水云"

古琴曲专指用古琴演奏的曲子,需注意并不等于古老的琴曲。中国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流传。琴、棋、书、画它被誉为四艺之首,古琴是中国之中占据着中国古典乐艺术的最高点。[1]

基本介绍

中国十大古琴曲是“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醉渔唱晚”、“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嵇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古琴名曲

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流水》一曲初见于1425年的《神奇秘谱》中,原谱无解析。后来在1552年《太音传习》琴谱中收录了此曲,其原谱中附有原文解析:友山考谱曰,"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知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然此二曲屡考无吟,不敢妄议,以俟後之君子。

历代收录琴谱流水

最早见于1425年的《神奇秘谱》中。

广陵散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十曲之一。

据《神奇秘谱》收录的《广陵散》琴曲中原文解析曰:臞仙按《琴史》曰:晋书载广陵散者,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淸辨,因索而弾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时司马懿为大将军,康与锺会为长史。会每与康交,而康不为之礼,会以此憾之,因譛康欲助毌丘俭。司马懿旣昵信会,遂害之。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己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於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悔焉,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後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已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其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後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然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仅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历代琴谱收录广陵散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世上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天闻阁琴谱》解析此曲:原操为唐人陈子昂所作。盖取秋髙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鹄鸿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後之学者,遂互相唱和,分律变调。操虽数种,而音调皆同。惟独此操气疏韵长,通体节奏凡三起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渺,序雁行以和鸣,倐隐倐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盤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旣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羣,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历代琴谱收录平沙落雁

潇湘水云

神奇秘谱》 解题中说,作者“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

其时元兵南下,文人相率南迁。郭沔定居湖南南部衡山附近。云水奔腾的景象,唤起他热爱祖国山河,感慨时势飘零,想望隐遁生活等复杂心情。此曲便应景而生。音乐利用散音按音应合与荡吟(即大幅度的吟音)等手法,成功地表现了云水掩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现存曲谱多达50种。明代曲谱原为10段,清代发展为18段。

历代琴谱收录潇湘水云

醉渔唱晚

醉渔唱晚》为古曲,《西麓堂琴统》中记述此曲为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

皮日休是晚唐诗人,曾写过具有人民性的《正乐府十首》等。世上流行的版本据说传自张孔山。《太音补遗》称此曲有张仲宗词中“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之意。 《五知斋琴谱》中认为《醉渔唱晚》为后世隐流所作,亦古调也。与渔歌音同而调异。此曲实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非尘埃奔走、粗心浮气所能领其趣也。“瓮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聆斯曲亦当作如是解。

历代琴谱收录醉渔唱晚

梅花三弄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197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咏梅》。

历代琴谱收录部分列表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白雪”取另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乐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而且有些诗人同王维生活的年代相距近一个世纪,可见这支曲子在唐代流行的盛况。

历代古琴谱收录阳关三叠

渔樵问答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历代收录渔樵问答琴谱列表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诗”。

参考来源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渔樵问答》

参考资料

  1. 中国十大古琴曲,百度知道 , 2020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