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工业概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工业概况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1949年以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工业十分落后。1949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只有140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没收了官僚资本,清除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逐步改造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在工业中占了统治地位。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基本内容

中文名:中国工业概况

对 象:部门结构

对 应:生产规模

特 点:技术进步

工业发展

30多年来,中国工业建设的主要成就表现在: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1953~1985年,中国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业 基本建设投资累计达到 5486.9亿元。新增 固定资产 3790.05亿元,建设了一大批新的工矿企业。企业数由1957年的16.95万个增加到1985年的46.32万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由4.96万个增加到9.37万个。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工业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1949~1985年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0%上升到65.7%;在 国民收入总额中,工业创造的国民收入由12.6%上升到41.5%;国家财政收入已主要来自工业企业上缴的利润和税金。

工业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地位。1949年,中国的、发电量和原油产量(1950年产量),分别居世界的第26位、第9位、第25位和第27位;1985年分别上升为第 4位、第 2位、第 5位和第 6位。1985年中国的水泥、棉布产量均占世界第 1位,化肥、硫酸产量均居世界第3位。

部门结构重大变化

1949年前,工业部门残缺不全, 重工业的比重很小,国内需要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以及许多工业消费品都要依赖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除了原有的工业部门得到发展外,还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 机械工业由过去基本上是装配修理业发展到建立了矿山冶金、化工、交通运输、农业、纺织印染等各种机械制造工业;不仅填补了传统工业部门的空白,而且建立了新兴工业部门,如石油化学工业、 电子工业、 核工业、 航天工业等等,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工业技术进步

各工业部门已拥有一批具有现代水平的产品、工艺和技术装备,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和纺织等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电子工业已能成批生产大、中、小型电子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并研制成功了每秒运转一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原子能、自动控制、激光等尖端技术已开始运用于工业生产,核试验的成功,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以及运载火箭方面的成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工业的地区分布得到改善

建国初期,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1952年沿海和内地的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69.4%和30.6%。30多年来,内地建设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比沿海的工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到1984年,沿海与内地的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改变为59.8%和40.2%。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相当规模的工业,除西藏以外,工业总产值都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乡镇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人才培养

培养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职工队伍。1952~1985年,工业劳动者人数从1246万人增加到8349万人。1985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业已拥有工程技术人员约 188万人。[1]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业概述道客巴巴网,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