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工業概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工業概況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1949年以前,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工業十分落後。1949年全國工業總產值只有140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30%。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沒收了官僚資本,清除了帝國主義的經濟勢力,逐步改造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和個體手工業,社會主義經濟成份在工業中占了統治地位。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基本內容

中文名:中國工業概況

對 象:部門結構

對 應:生產規模

特 點:技術進步

工業發展

30多年來,中國工業建設的主要成就表現在:

生產規模迅速擴大

1953~1985年,中國全民所有制單位工業 基本建設投資累計達到 5486.9億元。新增 固定資產 3790.05億元,建設了一大批新的工礦企業。企業數由1957年的16.95萬個增加到1985年的46.32萬個,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由4.96萬個增加到9.37萬個。

隨着工業建設的發展,工業生產迅速增長,工業已經成為 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1949~1985年間,工業總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30%上升到65.7%;在 國民收入總額中,工業創造的國民收入由12.6%上升到41.5%;國家財政收入已主要來自工業企業上繳的利潤和稅金。

工業的發展,也改變了中國工業在世界工業中的地位。1949年,中國的、發電量和原油產量(1950年產量),分別居世界的第26位、第9位、第25位和第27位;1985年分別上升為第 4位、第 2位、第 5位和第 6位。1985年中國的水泥、棉布產量均占世界第 1位,化肥、硫酸產量均居世界第3位。

部門結構重大變化

1949年前,工業部門殘缺不全, 重工業的比重很小,國內需要的原材料和機器設備,以及許多工業消費品都要依賴進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除了原有的工業部門得到發展外,還建立了許多新的工業部門,特別是重工業部門。 機械工業由過去基本上是裝配修理業發展到建立了礦山冶金、化工、交通運輸、農業、紡織印染等各種機械製造工業;不僅填補了傳統工業部門的空白,而且建立了新興工業部門,如石油化學工業、 電子工業、 核工業、 航天工業等等,形成了獨立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工業技術進步

各工業部門已擁有一批具有現代水平的產品、工藝和技術裝備,冶金、機械、石油、化工和紡織等工業部門的技術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電子工業已能成批生產大、中、小型電子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並研製成功了每秒運轉一億次的大型計算機。原子能、自動控制、激光等尖端技術已開始運用於工業生產,核試驗的成功,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和準確回收以及運載火箭方面的成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技術進步的重要標誌。

工業的地區分布得到改善

建國初期,中國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帶。1952年沿海和內地的工業產值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分別為69.4%和30.6%。30多年來,內地建設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比沿海的工業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到1984年,沿海與內地的工業產值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改變為59.8%和40.2%。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有了相當規模的工業,除西藏以外,工業總產值都超過了農業總產值; 鄉鎮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人才培養

培養了一支規模龐大的、有一定技術水平的職工隊伍。1952~1985年,工業勞動者人數從1246萬人增加到8349萬人。1985年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單位工業已擁有工程技術人員約 188萬人。[1]

參考文獻

  1. 中國工業概述道客巴巴網,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