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岩土所)创建于1958年,是专门从事岩土力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工程应用背景为特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1],已故国际著名岩土力学专家陈宗基院士为研究所的创始人。

研究所定位于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重大工程安全与灾害控制﹑深部资源及能源高效安全开发﹑废弃物地质处置和利用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工作,在中国重大工程建设﹑资源能源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在岗职工484人,在站博士后21人,在读研究生220名(博士生107人,硕士生113人);有的科研部门包括2个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以及1个检测中心。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历史沿革

武汉岩土所成立于1958年10月。根据当时中南地区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需要筹建,主要计划从事船舶推进内燃水泵及深耕犁的研究,名称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力学研究所。

1959年发展为五个研究室、二个组、一个综合加工厂,规划主要从事空气动力学[2]研究。

1961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年底决定将武汉力学研究所110人、武汉机械所44人、广州力学研究所筹备人员39人,合并建立中南力学研究所,所址设在武汉。其学科方向放弃空气动力学,转为岩土力学为主,水动力学为辅。

1962年1月1日正式启用中国科学院中南力学研究所章。

1962年12月14日,根据所从事的研究内容,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石力学研究所。

1963年9月26日,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岩体土力学研究所,并于1963年12月10日启用新章。

1970年7月中国科学院岩体土力学研究所实行以地方为主的双重领导,同年12月15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湖北岩体土力学研究所。

1978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湖北岩体土力学研究所改为双重领导,以院为主。同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决定将中国科学院湖北岩体土力学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体土力学研究所。

1985年4月23日,由所申请、中国科学院批准,改名为现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987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仪器厂编制取消,正式并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成为所属下级单位,有关情况另行介绍。

1998年,研究所定位为高技术应用基地型研究所。

2001年12月经过调整充实的岩土力学自费开放实验室被批准成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2002年3月,研究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体系,同年12月,根据创新任务重新组建的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室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007年1月,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批准。

视频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相关视频

2017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


杨光华:岩土力学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