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埃及关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习近平会见埃及总统塞西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日报网 的图片

中国-埃及关系,简称中埃关系,双方正式外交关系建立于1956年5月30日[1],时任总理周恩来与任期内三次访问埃及,而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和穆尔西亦曾数次访问中国

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埃及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前奏是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在会议期间,周恩来和纳赛尔多次交换意见,并相互设宴招待对方代表团,双方商定,两国将从贸易开始,逐步实现关系正常化。

当时由于西方大国不满埃及的纳赛尔政权通过捷克向苏联购买武器,英国赫鲁晓夫施压,而当时赫鲁晓夫奉行主张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的“三和政策”,苏联及西方经过协商,联合国可能对中东实行全面武器禁运。这使得埃及与1956年5月16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5月30日双方正式发表联合公报建立外交关系。首任驻埃及大使为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的陈家康。

1956年10月爆发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中国坚决支持埃及,取得了埃及的好感。

但中苏交恶后,由于需要依靠苏联以对抗以色列,埃及附和苏联一同批判中国,使得双方关系陷入僵局,但纳赛尔还是向中方表示希望能谅解其处境。文化大革命时期,在“造反外交”的影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处境及声望急剧下降,直至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国才渐渐争取到阿拉伯国家的好感。但埃及需要苏联的军事装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埃及的关系发展始终有限。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质上向埃及提供了包括1000万美元现汇、10万吨小麦及3万人份的军事装备的无偿援助,使得两国关系大幅提升[2]

改革开放后,双方关系更是大幅提升,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战略合作全面发展。1999年,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自2007年1月27日起,两国互相免持签证

经贸关系

2011年,埃及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五大贸易伙伴,2012年为第四大。 2013年,双方贸易额达102.13亿美元。中国从埃及进口原油、液化石油气大理石等,而埃及则从中国进口纺织品和机电产品等。

视频

中国-埃及关系 相关视频

中国援建埃及新首都,将出资85%帮助埃及
埃及领导人会见王毅,强调中埃关系呈强劲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