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爱沙尼亚关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习近平会见爱沙尼亚总统卡柳莱德原图链接来自 光明网 的图片

中国-爱沙尼亚关系,是指历史上的中国和爱沙尼亚、以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之间的双边关系。

历史

生于1877年、殁于1937年的爱沙尼亚学者钢和泰是一名著名汉学家和东方学家,在中国语言学和藏学等领域均有所研究,在中外文化和学术交流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钢和泰在20世纪初发现了清朝宫廷御用的图像学著作《诸佛菩萨圣像赞》,又曾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执教,与胡适有交情,亦曾与陈寅恪交流切磋。

1940年中旬,苏联攻打爱沙尼亚,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其后,随着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波罗的海国家的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亦承认爱沙尼亚为主权国家,并与其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2年在爱沙尼亚设立大使馆,并在翌年遣使到该国;爱沙尼亚于1997年在华设大使馆,在2002年首度向中国派驻大使。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曾于1991年到访爱沙尼亚。2011年8月,达赖再次访问爱沙尼亚,并与爱沙尼亚总统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韦斯非正式会面;中国外交部召见爱沙尼亚驻华大使,要求他就达赖访问当地给予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又对此表示抗议,批评爱沙尼亚接受达赖访问是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了两国关系;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向参与接待达赖喇嘛的爱沙尼亚学者和官员发放签证。

2014年9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会见爱沙尼亚驻华大使托马斯·罗克。罗克在会晤时表示中国与爱沙尼亚之间的双边关系近年来受到挫折,又指爱沙尼亚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会支持西藏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爱沙尼亚在西藏问题上的取态表示肯定,并指出中方重视发展两国关系。

经贸关系

2013年1至6月,中国与爱沙尼亚的双边贸易总额为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其中,中国出口到爱沙尼亚的总额约为0.65亿美元,爱沙尼亚出口到中国的总额则是4.1亿美元;爱沙尼亚贸易逆差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0%。截至2013年中旬,中国是爱沙尼亚第八大的进口来源地。中国出口到爱沙尼亚、以及爱沙尼亚出口到中国的首要商品均为机电产品。

文化关系

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在出访爱沙尼亚时曾指,文化交流对中国与爱沙尼亚的双边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爱沙尼亚共和国早前签订的教科文合作协定生效;此后,两国均有大量的艺术家访问对方国家,并在对方国家举办展览。爱沙尼亚的塔林大学孔子学院设于2010年9月[2],是第一所设于波罗的海国家的孔子学院。中国是爱沙尼亚继欧盟、美国、俄罗斯后的第四大留学生来源,不少中国留学生就读爱沙尼亚的大学,亦有爱沙尼亚学生在华求学。自1994年,中国政府开始提供助学金,资助爱沙尼亚学生赴华学习汉语;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10年首次有导师教授爱沙尼亚语。

军事关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2001年派出代表团参加在爱沙尼亚举行的军事侦察竞赛“爱尔纳突击”,总成绩曾在2002年排名首位。

2000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张黎到爱沙尼亚进行访问,并会晤爱沙尼亚国防部长和爱沙尼亚武装力量总司令。

视频

中国-爱沙尼亚关系 相关视频

李克强会见爱沙尼亚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