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莫桑比克关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松甫拜会莫总理阿里原图链接来自 北方网 的图片

中国-莫桑比克关系,是指历史上的中国和莫桑比克、以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莫桑比克共和国之间的双边关系。

历史

建交前

根据一些海外研究,郑和在下西洋时曾经来到今天莫桑比克的索法拉地区,可能是首个到达当地的华人;莫桑比克在18世纪末开始有华侨定居,但有关莫桑比克华侨的文字记载要追溯到1875年。19世纪末的中国政局摇摆不定,经济环境亦不佳,人们被迫离乡别井,到外地谋生,其中有些人选择移居到莫桑比克;当时葡萄牙统治下的澳门亦会强迫触犯法律的华人居民到同为葡国殖民地的莫桑比克做工,他们在工期结束后会留在当地自生自灭,不会被送回澳门。莫桑比克独立前的华侨对当地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良好,政府不限制华人子弟的教育,也不会剥削华人行动、言论、结社、教育等的自由。

其后,莫桑比克独立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争取独立的当地人民提供武器,又道义上支持莫桑比克独立。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当天与该国建交[1];中方对莫桑比克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胜利”予以“热烈祝贺”,又赞扬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和萨莫拉·马谢尔领导下的人民为争取独立、建立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战争。

建交后

奉行社会主义的莫桑比克政府推行资产国有化,因此当地华侨的农场、房屋和商店都遭到充公,他们在独立战争前积聚的财富化为乌有;而且,政府强迫莫桑比克所有的外邦人选择国籍,当地华侨既担心选择中国国籍后不能享受莫桑比克公民的待遇,又不想履行莫桑比克公民的义务。因此,多数莫桑比克华侨跟随葡萄牙人离开当地,移居到里斯本。1977年,莫桑比克内战爆发;动荡的社会和欠佳的经济令华侨的生存环境更艰难,当地华人的数量由独立战争前的数千人下降至数百人。

1982年,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的一名随员在当地工作七年后拒绝返国,并在大使馆内杀死九名外交人员。1985年,一名在中国援助莫桑比克项目担任翻译技术员的青年被反政府武装力量袭击而死,年仅23岁。

1992年10月,莫桑比克内战告终。虽然此后的莫桑比克开始和平发展,但当地贪腐问题严重、社会治安堪忧,不少华人决定撤走;截至2006年,莫桑比克第二大城市贝拉只剩下2名华侨。

近年来,愈来愈多华人赴莫桑比克经商。2007年2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致辞时以“中国在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形容莫桑比克,又以“战斗的友谊”形容中国与莫桑比克之间的关系;他指莫桑比克政府支持中国统一,而中国也尽力向莫桑比克提供援助。

经贸关系

2013年,中国和莫桑比克的双边贸易总额约为16.5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到莫桑比克的货品总额为12亿美元,莫桑比克出口到中国的货品总额则是4.5亿美元。中国出口到莫桑比克的货物包括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等,而莫桑比克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则主要是原木、矿物等初级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60%的莫桑比克输华产品给予免关税待遇。同年,环境组织环保调查署发表报告,指莫桑比克出口到中国的木材有半数是非法砍伐得来的,又估计此举已令莫桑比克损失逾2900万美元,促请中国禁止入口在莫桑比克非法砍伐得来的木材。

2010年代,中国企业万宝粮油有限公司开始在莫桑比克加扎省发展农业,成功在当地建设4个配备现代化设施的农场[2];万宝粮油有限公司又向莫桑比克农民传授农业技术,并在当地兴建学校道路等基础设施。

文化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莫桑比克政府曾签订文化协定,两国亦有文化团体访问对方国家;2007年,莫桑比克岛的一所博物馆开设明代瓷器永久性展览。位于马普托的蒙德拉内大学设有一所于2012年开始运作的孔子学院,学生包括莫桑比克国防部的84名军人。

视频

中国-莫桑比克关系相关视频

习近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统
p0020gnav5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