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中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中心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综合性核心功能场馆,为世博永久场馆之一,位于世博园区B片区的滨江绿地内。于2007年6月7日开工,并于2009年12月25日正式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4200平方米。

在世博会其间世博中心将是贵宾会客室、庆典的宴会厅以及论坛的大会堂,在世博会闭幕前《上海宣言》也在此签署[1]。世博会后,这里将是国际一流的会议中心,中共上海市党代会、上海市人大、政协等政务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等也将在此举行。

世博中心共有中央大厅、大会堂、政务厅、宴会大厅和多功能厅五大部分组成,名称分别为绿厅、红厅、蓝厅、金厅、银厅。

建筑概况

总建筑面积约14.97万平方米,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140米。建筑群落由2个体块组成,东部为多功能区,地下一层,中间主体地上两层,两侧附房5层夹层,层面高度40米,西侧为会议区,地下一层,中间主体地上两层,两侧附房5层夹层,屋面平均高度40米,东西之间为顶部相接的2层连廊,下部为挑空的视觉通廊。

建筑设计方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介绍,具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世博中心,将充分利用沿江景致,形成北区宽阔的公共活动空间。将主要功能区布置在沿江景观面,将后勤区域布置在建筑南侧或内侧。客流由共享大厅和观景走廊进入各功能场所,而工作人员通过服务通道为各功能用房进行服务,流线不产生交叉和干扰。

世博中心建于黄浦江沿岸,外墙设计视线通透,不仅将浦江两岸的风景尽收眼底,也大大降低了建筑自身的体量。并可取得与滨江世博公园、黄浦江等景观自然相融的效果。世博会后,这些建筑群将构成以会议、展览、贸易、文化为核心功能的新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在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设计方案

外部

世博中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建筑布局充分利用沿江景致,通过合理设计,使建筑的大部分功能空间能获得最佳的景观视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景建筑。世博中心的建筑造型揉合了现代建筑视觉理念,在排列方式上由西向东高低错落,表达出一种既有整体循序而又不失变化的韵律美。设计师充分利用沿江景致及世博园区宝贵的景观资源,形成晶莹通透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态,同时体现节能和生态要求,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一座充满智慧的建筑。

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建筑的大部分功能空间获得最佳景观视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景建筑。

设计时将地面设计成绿化用地,屋顶设大面积的景观绿化,面积可达13300平方米,还将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既可与世博中心北侧的世博公园形成富有层次的城市绿化体系,又可为人们提供遮阳、休憩的良好环境[2]

内部

在技术方面,设计方案按照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统筹安排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尽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真正体现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世博中心整个建筑除使用有关节能环保太阳能LED照明和冰蓄冷系统等高新技术外,考虑到世博中心临近黄浦江边,该建筑将采用江水循环降温技术,避免空调产生较大的耗电量。另外,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等节能技术也将被采用。世博中心在设计中对环保设备及它的后期功能利用都要求很高,把节能降耗发挥得淋漓尽致。 节能、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上海世博会正在这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人们翘首以待,世博中心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成为上海城市、黄浦江边又一个新地标。

视频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中心 相关视频

2010上海世博会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