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原图链接来自 南方网 的图片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五山路东莞庄,为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所在地。2002年7月,被列入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中[1]

历史

石牌五山一带,清末19世纪80年代是刘永福将军驻军的地方之一。在创校初,孙中山便命首任校长邹鲁选择石牌五山官地筹建新校园。1925年,广东大学开始在此开辟第二农场。1931年许崇清任校长时,着手兴建农学院,后因国民政府中断拨款而停建。到陈济棠主粤后,西南政务委员会于1931年确定开展工程,并提请教育部重新委任邹鲁担任校长。:9

建校计划分三期、6年完成,一期的规划设计者主要是杨锡宗,第二期主要为林克明,第三期主要为余清江。由1933年3月开始第一期工程,开支由中央财政拨款、粤海关盈余、广东附加舶来品及肥田料捐(每年约80万元)以及海内外捐款抵付。首期工程于1934年9月完工,农、工、法三学院先迁入新校舍。1934年10月第二期工程时经费不足,时兼任校董会董事的陈济棠,决定大幅度地增加教育经费,并下令广东国民政府所有军政人员均要捐薪1个月,并向银行借款,使第二期得以在1935年10月完工,全校除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外,均迁入新校舍。1936年开始最后一期,由于积欠各营建商过多费用,工程放缓。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建校工程停顿,并在抗战时期多次迁往外地,直至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后陆续迁回石牌。

中山大学新校区的建设,由于征用的是石牌乡的地皮,时石牌村与校方签有协议,约定陂塘中的为农田灌溉用水,归石牌村使用,还有每年预留3个学位予石牌村民子弟入读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与石牌村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历史关系,大学师生在石牌村举办过夜校、识字班等。在1937年中山大学举行迁校后规模最大的校运会时,石牌村还有400几位村民一齐参与盛会。

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至私立岭南大学原址康乐园(现为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原石牌校园分别建立了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其中,划归华南工学院的校园总面积约5,000多亩[2]

视频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 相关视频

国立中山大学 歌唱
高清航拍,广州最繁华的地方,最美广州天河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