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日辽南条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日辽南条约》亦称《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中日条约》由李鸿章日本全权代表林董(日本语:はやし ただす)于公元1896年11月8日在北京签订。条约规定:日本交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偿付日本库平银三千万两作为“酬报”;交款后三个月内日本从辽东撤兵[1]

三国干涉还辽

日本在旅顺的暴行和《马关条约》谈判中的狮子大开口,让西方列强很是惊诧。其中,沙俄对于日本割占其视为利益范围之内的辽东半岛,大为不满。但是,俄国当时在远东无海军基地(旅大就是其觊觎的目标),陆路则西伯利亚铁路未竣工,不利与运兵,单独和日本开战,似无把握。不过,幸好当时俄法结为同盟,可以共同行动,法国为对付德国,长期与俄国结盟。参加俄国提出的联合干涉,既是巩固俄法同盟的需要,又可借此示惠于中国,从清政府那里索取新的利权。但俄法两国声音还不够大,因而俄国又想把英德两国也拉进来,但英国明确表示不参加这个临时组织,但德国却表现出非同寻常的热情。德国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企图在“还辽”之后向清政府要求“报酬",从中国割占一个海军基地,另一方面希望借此加深俄国和日本的矛盾,把俄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减轻法俄同盟在欧洲对自己的压力。

《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六天,即4月23日,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分别照会日本外务省,以《马关条约》某些条款“有害于中国首都安全和将来远东的永久和平”为口实,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并限15日内答复,否则三国海军将有所行动。俄国公使的备忘录“劝告”日本政府,放弃确实领有辽东半岛,公使希特罗渥还警告说,日本要是永久占领辽东半岛,恐怕会招致冲突。德法两国公使的备忘录意思也差不多,德国公使哥特斯米德更是恫吓说:“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开仗是没有希望的。”与此同时,三国军舰游弋于日本海面,俄国西伯利亚总督急召预备兵入伍,俄军6万余人集结海参崴(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向日本施加压力。

日本对三国干涉还辽一事颇感震惊。长达九个月的甲午战争,已使日本军队疲惫不堪,财政和军用物资极端乏匾,“不仅对三国联合的海军无法应付,即单独对抗俄国舰队亦无把握”。日本政府曾力图争取美、英等国进行反干涉。但美、英两国均不愿为此而与俄、德、法三国发生正面冲突,因而表示采取中立立场。

日本争取其它国家反干涉的外交努力失败后,采取了“对于俄、德、法三国虽全然让步,但对中国一步不让”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向三国政府声明:“日本帝国政府根据俄、德、法三国政府之友谊忠告,约定抛弃辽东半岛之永久领有”另一方面压迫清政府必须批准并如期交换《马关条约》[2],以维护其既得利益。

日本虽声明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但却于7月19日向三国提出由清政府偿付库平银五千万两作为“赎辽费”的要求。俄国为加强对清政府的影响,竭力表示办事“公正”,主张减半。经过多次磋商,“赎辽费”定为三千万两。

三国干涉还辽并不意味列强有心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恰恰相反,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以“还辽有功”或其他借口,在中国展开了攫夺租借地、划分 势力范围并向中国投资的大竞争。

视频

中日辽南条约 相关视频

李鸿章的谈判会把人看哭了!
李鸿章签马关条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