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江丑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江丑吉
图片来自36O

中江丑吉 中江兆民之子,汉学家,东京大学法学科毕业,1915年底来华,直到1941年底因病归国。在北平居住28年,运用西方的一些思想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是政治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尚书概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尚书廿九篇之我见》等一系列论著,都表现出他独特的研究视角,以及深刻而卓越的认识。特别是他的《关于中国的封建制》与《公羊传与公羊学》两文,前者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封建制度与欧美、日本的根本区别,从而澄清了东西方在理解、认识封建制度上的根本问题;后者则概括出东西汉公羊学之间在思想发展阶段上的特点。这些新颖的见解都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以及极为深远的启示意义。他和曹汝霖,冈村宁次是朋友,却反对建立满洲国,反对侵华战争,反对太平洋战争,被宪兵队称之为“粘在北京城墙上对圣战翻白眼的老顽固”。

生平介绍

多难童年中江丑吉(1889——1942)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思想家中江兆民之子,杰出的中国古代哲学与政治思想的研究大家。迄今为止,他的研究论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1950年由“岩波书店”初次出版发行)仍然作为一种标志,一种独特与杰出的标志而存在。

1889年8月14日生于大阪曾根崎。不久,丑吉和姐姐一起跟随母亲前往东京父亲处。 1893年,进入山田幼稚园。在那里结识了后来成为终身之友的石本宪治。当时家中很清贫。他的身体也不很好。 1895年,进入竹田町的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01年,进入早稻田中学。3月,父亲中江兆民发现咽喉癌症,当年12月13日死去。这对于年幼的丑吉是很大的打击。丑吉晚年在给朋友的信中曾谈到:“在中国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话,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过去曾没有什么感情地不知见过几百遍,而经过这一次的死(指父亲之死),确 确实实地被这句话触动了。他的晚年,在自己的房间里放着父亲的书,有的研究者认为,也许带有一种“儿子配不上父亲”的心情。

中江兆民死后,在他的学生们的帮助下,中江一家搬到麹町。当时右翼政治家头山满,通过有名的女教育家下田歌子,为中国留学生在中江家租赁了两间房子,先后给章宗祥、曹汝霖居住。此两人后来和中江丑吉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尽管得到了中江朋友和学生们经济上的援助(包括幸德秋水长时间为中江著作的出版整理原稿,使之出版),但仍难以扶养子女,中江夫人于1905年12月,和右翼的政治活动家竹内纲的第三个儿子竹内虎治结婚。竹内虎治则是后来的日本首相吉田茂的异母兄弟。 放荡北平 1914年3月,正在他准备毕业考试之时,母亲突然病倒。4 月17 日死去。这对于中江丑吉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打击。是年毕业,但是未能进入官界。12月,受到当时南满铁路会社副总裁伊藤大八的邀请,前往中国的大连。由此开始了新的人生道路。同时,曹汝霖为他在当时任袁世凯顾问的有贺长雄处找了一个闲职。每月领取100 元的收入,在当时乃是相当高的。他过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放荡无赖的生活”。其间,他通过章宗祥、曹汝霖等介绍,和在中国的日本人坂西利八郎、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等年轻参谋相识。1915年,契约期满,有贺长雄不再延聘他。而他回东京寻找工作时,又因为要跟在北京结识的艺妓松井里子结婚和姐姐闹翻。于是在 1915年底或1916 年初,返回北京。以后17 年,一直没有离开过中国。 潜心著述 1920年初,受曹汝霖之邀,他搬到了在东观音胡同的曹家居住。此后20年,他一直免费住于此。这时,他和姐姐的关系似有所好转。他决心和过去沉湎于女人和酒的生活方式告别,开始一种新的生活。通常早上 4点起床,看报,早餐。然后稍稍整理园子,再看书。午餐后下午散步。回家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晚上仍然是看书,就寝前读一段圣经。大约10点就寝。这样的生活一直继续到他去世。人们都感觉到他的变化。由于他和当时在北京的日本人接触不多,因此注意他的人也不多。 病归日本1941年11月,病重卧床。医生诊断为“肺结核”,并预言最多能活两年。 1942年4月初,给母亲过去的友人写信,明确地告之医生的意见和自己的病状。在朋友们的劝说下,他回到日本九州治疗。当时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丑吉早年就认识的冈村宁次曾要送给他医疗费,但被他固执地回拒了。1942 年7月前后,他姐姐到九州的医院看望他,或许可以说,这是他们和好的表现。1942年8月7日去世。

中江丑吉死后,他还有许多藏书在中国。1943 年,他的朋友京都大学的小岛祐马费了很大的力气,通过各种方法才运回了日本。因为,在他的藏书中有许多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在当时是被日本当局禁止的书籍。现这些中江的藏书都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作为“中江文库”保存着。

学术贡献

中江丑吉的学术思想而言,大约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方面:一、对于中国古代经典、古代思想的研究。二、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研究。三、对于他所处时代现实的中日关系和国际关系的见解。四、对于德国古典哲学论著、对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研究。

一、对于中国古代经典、古代思想的研究。

这方面主要的成果是对《尚书》、《公羊传》的研究。对《尚书》的研究,以《关于商书盘庚篇》的论述为例来探讨。

他一反当时学者们对于《盘庚篇》三部分区分的一般看法(即认为,第一部分是对于反对迁移的廷臣的训诫;第二部分是继续第一部分,对于民众的诰辞;第三部分是迁移以后的诰辞),认为《盘庚篇》上、中两篇,并非对于不同对象发表的连续之作,而是重复的。下篇,则是后来人对于前面内容,用当时的语言所作的解释。

之所以会有前述的错误,是由于人们不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统治者对于臣僚的训诰,总是先采取对民众的训诰的形式,而不是相反。他在这样辨析的基础上,再展开论述(。见所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289页以下,岩波书店,1975年再版。下引页数同此。)当然他对于《盘庚篇》的理解和看法,还可以再讨论。 [1]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