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江丑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江丑吉
圖片來自36O

中江丑吉 中江兆民之子,漢學家,東京大學法學科畢業,1915年底來華,直到1941年底因病歸國。在北平居住28年,運用西方的一些思想理論以及研究方法,對中國古代思想、特別是政治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尚書概論》《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尚書廿九篇之我見》等一系列論著,都表現出他獨特的研究視角,以及深刻而卓越的認識。特別是他的《關於中國的封建制》與《公羊傳與公羊學》兩文,前者客觀地分析了中國封建制度與歐美、日本的根本區別,從而澄清了東西方在理解、認識封建制度上的根本問題;後者則概括出東西漢公羊學之間在思想發展階段上的特點。這些新穎的見解都具有相當的科學價值,以及極為深遠的啟示意義。他和曹汝霖,岡村寧次是朋友,卻反對建立滿洲國,反對侵華戰爭,反對太平洋戰爭,被憲兵隊稱之為「粘在北京城牆上對聖戰翻白眼的老頑固」。

生平介紹

多難童年中江丑吉(1889——1942)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著名思想家中江兆民之子,傑出的中國古代哲學與政治思想的研究大家。迄今為止,他的研究論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1950年由「岩波書店」初次出版發行)仍然作為一種標誌,一種獨特與傑出的標誌而存在。

1889年8月14日生於大阪曾根崎。不久,丑吉和姐姐一起跟隨母親前往東京父親處。 1893年,進入山田幼稚園。在那裡結識了後來成為終身之友的石本憲治。當時家中很清貧。他的身體也不很好。 1895年,進入竹田町的女子師範學校附屬小學。

1901年,進入早稻田中學。3月,父親中江兆民發現咽喉癌症,當年12月13日死去。這對於年幼的丑吉是很大的打擊。丑吉晚年在給朋友的信中曾談到:「在中國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話,叫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過去曾沒有什麼感情地不知見過幾百遍,而經過這一次的死(指父親之死),確 確實實地被這句話觸動了。他的晚年,在自己的房間裡放着父親的書,有的研究者認為,也許帶有一種「兒子配不上父親」的心情。

中江兆民死後,在他的學生們的幫助下,中江一家搬到麴町。當時右翼政治家頭山滿,通過有名的女教育家下田歌子,為中國留學生在中江家租賃了兩間房子,先後給章宗祥、曹汝霖居住。此兩人後來和中江丑吉一直保持着友好的關係。

儘管得到了中江朋友和學生們經濟上的援助(包括幸德秋水長時間為中江著作的出版整理原稿,使之出版),但仍難以扶養子女,中江夫人於1905年12月,和右翼的政治活動家竹內綱的第三個兒子竹內虎治結婚。竹內虎治則是後來的日本首相吉田茂的異母兄弟。 放蕩北平 1914年3月,正在他準備畢業考試之時,母親突然病倒。4 月17 日死去。這對於中江丑吉來說是一個更大的打擊。是年畢業,但是未能進入官界。12月,受到當時南滿鐵路會社副總裁伊藤大八的邀請,前往中國的大連。由此開始了新的人生道路。同時,曹汝霖為他在當時任袁世凱顧問的有賀長雄處找了一個閒職。每月領取100 元的收入,在當時乃是相當高的。他過着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放蕩無賴的生活」。其間,他通過章宗祥、曹汝霖等介紹,和在中國的日本人坂西利八郎、土肥原賢二、岡村寧次等年輕參謀相識。1915年,契約期滿,有賀長雄不再延聘他。而他回東京尋找工作時,又因為要跟在北京結識的藝妓松井裡子結婚和姐姐鬧翻。於是在 1915年底或1916 年初,返回北京。以後17 年,一直沒有離開過中國。 潛心著述 1920年初,受曹汝霖之邀,他搬到了在東觀音胡同的曹家居住。此後20年,他一直免費住於此。這時,他和姐姐的關係似有所好轉。他決心和過去沉湎於女人和酒的生活方式告別,開始一種新的生活。通常早上 4點起床,看報,早餐。然後稍稍整理園子,再看書。午餐後下午散步。回家處理一些日常事務。晚上仍然是看書,就寢前讀一段聖經。大約10點就寢。這樣的生活一直繼續到他去世。人們都感覺到他的變化。由於他和當時在北京的日本人接觸不多,因此注意他的人也不多。 病歸日本1941年11月,病重臥床。醫生診斷為「肺結核」,並預言最多能活兩年。 1942年4月初,給母親過去的友人寫信,明確地告之醫生的意見和自己的病狀。在朋友們的勸說下,他回到日本九州治療。當時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丑吉早年就認識的岡村寧次曾要送給他醫療費,但被他固執地回拒了。1942 年7月前後,他姐姐到九州的醫院看望他,或許可以說,這是他們和好的表現。1942年8月7日去世。

中江丑吉死後,他還有許多藏書在中國。1943 年,他的朋友京都大學的小島祐馬費了很大的力氣,通過各種方法才運回了日本。因為,在他的藏書中有許多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這在當時是被日本當局禁止的書籍。現這些中江的藏書都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作為「中江文庫」保存着。

學術貢獻

中江丑吉的學術思想而言,大約可以分為如下四個方面:一、對於中國古代經典、古代思想的研究。二、對於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和社會組織的研究。三、對於他所處時代現實的中日關係和國際關係的見解。四、對於德國古典哲學論著、對於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研究。

一、對於中國古代經典、古代思想的研究。

這方面主要的成果是對《尚書》、《公羊傳》的研究。對《尚書》的研究,以《關於商書盤庚篇》的論述為例來探討。

他一反當時學者們對於《盤庚篇》三部分區分的一般看法(即認為,第一部分是對於反對遷移的廷臣的訓誡;第二部分是繼續第一部分,對於民眾的誥辭;第三部分是遷移以後的誥辭),認為《盤庚篇》上、中兩篇,並非對於不同對象發表的連續之作,而是重複的。下篇,則是後來人對於前面內容,用當時的語言所作的解釋。

之所以會有前述的錯誤,是由於人們不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特徵。中國古代社會的特點之一,就是統治者對於臣僚的訓誥,總是先採取對民眾的訓誥的形式,而不是相反。他在這樣辨析的基礎上,再展開論述(。見所著《中國古代政治思想》289頁以下,岩波書店,1975年再版。下引頁數同此。)當然他對於《盤庚篇》的理解和看法,還可以再討論。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