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桕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 的图片

乌桕子,中药名。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Sapiumsebiferum(L.)Roxb.的种子。

植物乌桕,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具有拔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

主治湿疹,癣疮,皮肤皲裂,水肿,便秘。[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乌桕子

拼音名:Wū Jiù Zǐ

别名: 乌茶子桕仔琼仔拱仔。    英文名: Seed of Chinese Tallowtre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的种子。

采收和储藏

果熟时采摘,取出种子,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台湾

归经

肾;肺经

性味

甘;凉;有毒

功能主治

拔毒消肿;杀虫止痒。主湿疹;癣疮;皮肤皲裂;水肿;便秘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内服:煎汤,煎汤,3-6g。

各家论述

  • 1.《本草拾遗》:桕油,服一合,令人下利,去阴下水气。炒子作汤亦可。
  • 2.《纲目》:桕油,涂一切肿毒疮疥。
  • 3.《天宝本草》:通肠利便。治大便秘结,水肿病,寒火结胸。[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乌桕子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乌桕子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