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桕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烏桕子,中藥名。為大戟科烏桕屬植物烏桕Sapiumsebiferum(L.)Roxb.的種子。

植物烏桕,分布於我國黃河以南各省區,北達陝西、甘肅。具有拔毒消腫,殺蟲止癢之功效。

主治濕疹,癬瘡,皮膚皸裂,水腫,便秘。[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烏桕子

拼音名:Wū Jiù Zǐ

別名: 烏茶子桕仔瓊仔拱仔。    英文名: Seed of Chinese Tallowtre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的種子。

採收和儲藏

果熟時採摘,取出種子,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台灣

歸經

腎;肺經

性味

甘;涼;有毒

功能主治

拔毒消腫;殺蟲止癢。主濕疹;癬瘡;皮膚皸裂;水腫;便秘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內服:煎湯,煎湯,3-6g。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桕油,服一合,令人下利,去陰下水氣。炒子作湯亦可。
  • 2.《綱目》:桕油,塗一切腫毒瘡疥。
  • 3.《天寶本草》:通腸利便。治大便秘結,水腫病,寒火結胸。[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烏桕子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烏桕子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