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烏江

於 2019年12月4日 (三) 06:03 由 Mjlk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水电开发

烏江長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也是流經貴州省的最大河流。於重慶市涪陵區匯入長江,全長1037千米(其中貴州境內889千米),流域總面積為115747平方千米(其中貴州境內66807平方千米)。

烏江為貴州省第一大河,長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稱黔江。發源於貴州省境內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渝東南酉陽彭水,在重慶市涪陵注入長江。

目錄

歷史沿革

名稱變更

烏江,先秦到唐代稱牂牁江(先秦時期貴州屬牂牁古國),

又有稱內江水涪陵水延水等的,唐時設立黔中道,故唐宋又稱黔江。

元代首次被稱為烏江。蒙古人南下,用蒙古語記下各地的名字,再音譯成漢字,導致了許多謬誤,如沿河北部河流「思邛」被記為「思渠」 (因為當地巴蜀語有鼻音韻尾脫落的情況)。烏江也是此時得名。

沿河古稱「務川」【隋開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蟄僚奉詔置務川縣,治地在今沿河縣城東岸,南宋後期才遷往都濡務川縣治沿河歷519年】。唐《元和郡縣誌》載:「內江水,一名涪陵水(烏江),在縣(今沿河河東田壩)西四十步,因川為名,曰務川縣。」可見烏江在唐代就被稱為「務川」。

「務」是微母字,元代發音構擬為vu,但蒙古語沒有v輔音,所以用一個相近的qu來代替,於是在後來轉寫時記成影母字「烏」,這便是烏江名稱的來歷。

烏江,長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河,發源於貴州省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渝東南酉陽縣彭水縣,在重慶市涪陵區注入長江。

地理位置

烏江,長江上游支流,長江上游右岸支流。又稱黔江。發源於貴州省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渝東南,在重慶市涪陵區注入長江,幹流全長1037公里,流域面積8.792萬平方公里。六衝河匯口以上為上游,匯口至思南為中游,思南以下為下游。

烏江水系呈羽狀分布,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流域內喀斯特發育。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為主。由於地勢高差大,切割強,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以流急、灘多、谷狹而聞名於世,號稱「天險」。

烏江水能蘊藏豐富,全流域水能蘊藏量1042.59萬千瓦,烏江渡電站壩是中國喀斯特地區已建成的最大高壩。烏江流域為貴州主要工農業分布區,居住有漢族、彝族、苗族、布依族、回族等民族。盛產糧、油、烤煙、茶、生漆、油桐烏柏天麻杜仲黨參等藥材,硅石等礦產豐富。烏江自古以來為川黔航運要道,1989年在烏江天險江界河渡口興建的特大跨度橋樑,是貴州省橋樑中最壯觀的一座。

烏江源頭

烏江有南北兩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衝河,習慣上以南源三岔河為烏江幹流。

南源:三岔河發源於貴州西部高原烏蒙山脈東麓,威寧縣鹽倉鎮營硐村石缸洞,海拔2260米。河源從石缸洞裡湧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條溪流。石缸洞距威寧縣城約15公里,洞子呈不規則形狀,面積約三四平方米,潭深米許,泉水清冽透底。約小碗粗的一股泉水汩汩流出石缸洞後,涌流500米,沒於布滿鵝卵石的河床,滴水不見。

該洞有一口千萬年不斷的泉眼,湧出的泉水形成小溪,一路集合大小支流,匯成烏江。

北源:烏江北源位於赫章縣輔處鄉。

水能資源

1、烏江年徑流比較穩定,上游有興建洪家渡水電站龍頭水庫的條件,可進行多年調節,中游有烏江渡水電站可進行年調節,構皮灘水電站可進行多年調節,各梯級聯運後保證出力還可提高,因此,電能質量高,全年能均衡發電。

2、烏江流域地形、地質條件較好,屬峽谷型水庫、電站,淹地、移民少,工程量相對較少,工期較短,投資較省。

3、地理位置適中,距用電負荷中心較近,是「西電東送」的良好電源點,構皮灘水電站還能在全國聯網中起到支撐性電源的作用,加上思林、沙沱水電站的建設,將形成貴州東部「西電東送」的水電群。

4、烏江流域礦產資源豐富,品種多,品位高,儲量大,其中礦保有儲量分別占全國的18%、19%、11%,廉價的電能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可起到促進作用。

5、發展烏江的航運事業、擴大農灌面積,修建電站形成水庫還可帶動旅遊業的發展。

水利開發

烏江水能蘊藏豐富,多優良電站壩址,全流域水能蘊藏量1042.59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267處。其中,烏江幹流為580.4萬千瓦。僅中、下游即可進行9個梯級開發,烏江渡電站壩高162米,裝機63萬千瓦,是中國喀斯特地區已經建成的最大高壩。

水庫和水電站

烏江總落差達2123.5米,河床平均坡降達2.05‰,水能蘊藏量豐富。20世紀60年代即規劃在烏江幹流建立11個梯級電站:北源六衝河上的洪家渡水電站,南源三岔河上的普定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幹流上的東風水電站索風營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構皮灘水電站思林水電站沙沱水電站彭水水電站等。

長江支流

烏江流域

烏江跨中國貴州省北部和重慶市東南部。北源六衝河出赫章縣北,南源三岔河出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東,兩源匯合後稱鴨池河。東北流到息烽縣烏江渡以下始稱烏江口。經思南縣沿河縣等,重慶市境內經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萬木鄉龔灘古鎮,折向彭水縣武隆縣涪陵區入長江,支流流經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全長1018千米(其中貴州境內874千米)。支流眾多,呈羽狀水系分布,主要支流有六衝河貓跳河清水江濯河洪渡河芙蓉江鬱江阿蓬江等;流域總面積為115747平方千米(其中貴州境內66807平方千米)。

從河源到烏江渡為上游,長448千米,落差1636米,平均比降3.65‰,河谷切割深,坡陡流急。

從烏江渡到貴州沿河縣城為中游,長346千米,落差336米,平均比降0.97‰。

從沿河縣城到涪陵河口為下游 ,長 243千米,落差152米,平均比降0.62‰。

自中游餘慶縣構皮灘出峽谷後,江面展寬到200多米,水勢平緩 ,但礁石、險灘多。流域內山巒起伏,石灰岩地層分布廣泛,多溶洞、伏流。流域內年均徑流總量503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042.59萬千瓦,可開發的水力資源有266處,裝機容量846.01萬千瓦,是水電寶地。餘慶縣以下可通航。

烏江,古時名為「延江」或「黔江」,發源於貴州省威寧縣香爐山,自西向東北橫貫貴州的中部,過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後,即進入重慶市所轄地區,方向折北,經重慶市酉陽縣、彭水、武隆等縣,在涪陵區注入長江,成為長江南岸的一大支流。

烏江是典型的山區河流,全長1037公里(其中貴州境內為874公里),幹流天然落差2124米,平均比降2.05‰。烏江流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東西向高差大,流域面積87900平方公里,在貴州境內有67500平方公里。自河源到烏江渡,定為烏江上游,長448公里,這段河道河谷深切,縱坡陡峻,伏流眾多,洪枯水位變幅特大。從烏江渡到沿河縣城為烏江中游,長346公里,河道穿行於深山谷之中,礁石林立,灘險密布,有名的璇塘天生橋鎮天洞、一子三灘號稱「四大天險」,均在此段。從沿河縣城到重慶市的涪陵河口為烏江的下游,長243公里,此段河道河谷寬窄相間,兩岸多有田地分布,農田和居民點較為集中。

氣候溫度

烏江較大支流有六衝河貓跳河湘江清水江洪渡河芙蓉江濯河鬱江大溪河等,還有數百條溪溝澗川匯入,呈羽狀水系。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3~18℃。

人口族民

烏江流域橫跨貴州雲南重慶湖北四省市,共56個縣市,總人口1666萬人,農業人口占90%以上,居住着漢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壯族侗族彝族瑤族仡佬族等10個族民。

烏江,水力資源得天獨厚,為全國十大水電基地之一。全流域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達1042萬千瓦,有可供建設水電站的位置266處,裝機容量達846萬千瓦,其中幹流為756萬千瓦,在長江各大支流中居第三位。

水電開發

烏江水電開發條件,優於全國其他許多江河,規劃興建的大中型水電站,特點是地理位置適中,距離城市近,接近負荷區,淹沒占地損失小,移民搬遷少,同時可以多目標開發。按照《烏江幹流開發規劃》可興建洪家渡東風索風營烏江渡構皮灘思林沙沱彭水大溪口等9個梯級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800多萬千瓦,年發電量約400億千瓦時。

農田物產

新中國成立50年來,國家和地方逐年安排資金進行了大量的航道整治工程,使烏江中下游全線通航。50年來,烏江流域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戰勝乾旱興修水利,舉辦引、蓄、提各類水利工程,建成大小水庫達1000多座,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葡萄水庫、打水溪水庫,武隆縣的山虎頭水庫,涪陵區的衛東水庫、水磨灘水庫等,發揮了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養魚的效益。烏江流域總耕地面積1860萬畝,其中水田684萬畝,旱地1176萬畝,如今興建的水利工程,使河谷地帶和山間小塊平壩大部分農田有了灌溉保證,灌區的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等作物得以增產。

百里畫廊

酉陽有烏江流域和沅江流域兩大水系,其中烏江位於酉陽縣城西南邊境,發源於貴州省威寧縣,自沿河進入酉陽萬木、龔灘,至涪陵匯入重慶長江,全長1070公里,烏江酉陽段約60公里,是千里烏江最精華的"烏江百里畫廊"。

烏江百里畫廊,占地面積240平方公里,含龔灘古鎮景區、阿蓬江漂流景區、清泉廊橋景區、馬鞍城景區、萬木永和寺、石林景區、三家阡石林、懸葬景區、長溪溝生態旅遊景區。烏江百里畫廊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龔灘古鎮有1700餘年的歷史。

古代巴國蠻王洞建於戰國時代,馬鞍城是南宋金頭和尚起義遺址,僰人懸葬是東漢南方少數民族僰人的風俗,巴人纖道歷史久遠,"驚濤拍岸"、"竹零詩龕"等文化遺蹟積澱厚重,頗具研究價值。

是土家擺手舞之鄉的西大門景區,是西蘭卡普、蠟染的搖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