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乔林烟花火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乔林烟花火龙

乔林烟花火龙是广东省古老的民俗文化。历史沿革可追溯至明代,历经六百多年历史演绎过程,由历代艺人的传承创作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使沿袭至今的烟花火龙不仅能体现出潮汕地区民间艺术的相互渗透,更形成了独特的基本特征。首先,它具有社会性、群众性、自娱性和广泛性。

基本内容

中文名:乔林烟花火龙

流行地区:广东

节日意义:兴旺平安、扶正驱邪、吉祥如意

节日类型:传统

节日起源:民俗

设定时间:明代

介绍

在潮汕,特别是揭阳市区周边老少妇孺,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乔林烟花火龙,民间把烟花火龙当作兴旺平安、扶正驱邪、吉祥如意的活动,充分表现出人民群众崇拜勇敢、刚强、百折不挠的品格。其次,具有适应性、兼容性、综合性。烟花火龙可依场地大小、安全进行选择,一条龙需30多位青年组成的队伍表演,舞动过程有许多花样套式,是熔舞蹈、服饰、潮乐、武术于一体,它不仅是独特的民间艺术活动,又是多种艺术兼容并蓄综合的结晶。第三,具有独特、鲜明的美学特征。舞姿造型,充分体现出勇猛粗犷、热烈奔放、气势磅礴的个性品格;情感也表现出凛然神态,直截了当地表达豪迈情感和英雄气概,是心情与外在形态形成正比。

主要价值和影响

乔林烟花火龙的舞动和燃放感召着人民群众,是时代精神价值所在,历史不衰感召力和生命力所在。乔林烟花火龙涉舞蹈、民俗学、图腾文化、潮汕音乐等风格独特、刚强、威猛、动作语言洒脱、干练、利落,使此项活动更具有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形式

乔林烟花火龙融舞蹈、服饰、潮乐、武术于一体,分为“游龙”、“舞龙”、“烧龙”三种形式,它不仅是独特的民间艺术活动,又是多种艺术兼收并蓄的结晶。

起源

当地相传,“烧龙”这一贺岁民俗起源于明朝末年,是乔林人成功抗击暴力和外来势力侵略后欢庆胜利的一种方式,后衍化为贺岁民俗。乔林乡人继承了这一传统习俗,自发举办了该场龙灯烟火晚会,表达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1]揭阳市磐东乔林公益协会获得“乔林烟花火龙”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