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九九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九九峰

图片来自udn

九九峰,亦称九十九尖峰,是台湾中部地区拥有火炎山特殊地理景观的地区,诸峰独立,鲜有棱脉相连,九九峰全境最高峰为海拔779.4公尺(921地震前高度777.5公尺),与三义火炎山六龟十八罗汉山并称为“台湾三大火炎山地形”。[1]

介绍

九九峰地质含有赭土,赭土本身具有氧化物成份,在晨间、黄昏之时,远观九九峰,宛如火红般的山色在燃烧,故得火炎山之美誉。

九九峰于921地震之后,植被随之土石崩落,使山头失去植被而裸露土壤。由国道6号沿乌溪向东横越九九峰南侧,规划草屯服务区可供旅客观赏九九峰。九九峰对于草屯是别具意义的指标,因此炎峰国小前校长简金间对九九峰比喻:“尖峰宛如笔架,能锺聚灵气,培才毓秀。”取“炎峰毓秀”命名炎峰国小,是象征草屯第一名景。

成因

受到古乌溪的上游带来的岩块、土壤等沉积物质,经由搬运与堆积的作用,在现今九九峰位置形成冲积扇,加上长时间堆积、挤压,将地层内的砾石彼此胶结,逐渐地形成卵砾石岩层,这便是火炎山层地质构造,但此时仍是处于埋没在地表之下,经过造山运动后,这些卵砾石构成的岩层得以露出地表。九九峰除了地质构造是火炎山层,还挟带著香山砂岩页岩,后来长时间经历雨水冲刷,将脆弱的页岩冲蚀流失,成了现在看到黄山群起,诸峰挺立的火炎山景观,九九峰与邻近头嵙山同属头嵙山层地质。

自然保留区

经历921地震后,农委会依照文化资产保存法第49条细则第72条规定,以地震造成崩坍、断崖等特殊地景为保育对象,因此由林务局于1999年10月提出九九峰严重崩坍区域划为自然保留区,同年12月完成规划报告书,将一千两百公顷所属严重崩坍地且人类不易到达之区划设,供学术研究与户外教学之用,翌年5月22日正式成立“九九峰自然保留区”。

九九峰自然保留区设立后,已明确地将九九峰范围纳定,位于南投县草屯镇国姓乡台中市雾峰区太平区,面积达1198.4466公顷,属于台湾文化资产保存法中的“自然地景”,由农委会林务局埔里事业处第8~13与15~20林班管辖。

地理环境

乌溪自九九峰东侧、南侧流经,境内由东向西有仙人指坑溪、田尾坑溪、油车坑溪、干溪等四条河川贯穿。依中央气象局双冬测候站,自1995年-2002年记录显示雨季在5月~8月,此时才会显现大河之势,相对地在10月~翌年1月是为干季,这期间大河变成细流,当地农民为了适应此处环境而发展出凿井灌溉,故可见得许多交错水管穿越乌溪上方。

九九峰河谷景观相当陡峭、开阔,平均坡度皆有60~70度,最陡达到85度峭壁,因此区地质属于卵砾石岩层,受到风化、雨袭是显得地表状况不稳定,许多河谷都呈现V字形侵蚀沟,如此山景美色,却无法种植耕地,在地理学喻为“恶地”,与田寮月世界利吉月世界属不同地质构造。

地震影响

九九峰周边有双冬断层、龟蒲断层,但并未由这两断层所触发地震,而是受到车笼埔断层引发921地震而使表土裸露。在自然保留区境内崩坍面积总达729.36公顷,其中以第15林班崩坍区域最为广泛,相对位居国姓乡第20林班,受到地震影响并不大,是全部崩坍面积最小的林班地。

实际上,多数崩坍地分布于山头,平均海拔皆在400公尺以上,而且所造成地形景观宛如一根根玉笋伫立,因此地震之后,对于有立即危害之区域进行整治、植栽,避免土石流危害周边民居与损害范围扩大,在九九峰境内的河川可见得有箱涵工法或蛇笼筑坝整治。

周边景点

参考文献

  1. 九九峰,u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