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九树镇位于紫金县境南部,乌禽嶂北麓山区。东邻龙窝,西接九和,南交惠东县,北毗瓦溪。政府驻地九树圩,北距县城52公里。2003年7月,九树镇并入到瓦溪镇。

历史沿革

九树名因圩而得。圩名原称九丫树,相传因圩内有一棵9个丫大榕树而得名。明代分属古名都上、下黄沙社。清代分属上黄沙约、汤里社。民国18年(1929年)分属第一区上黄砂乡及下黄砂乡,民国34年属黄砂乡。建国初分属第一区上黄砂乡和第二区下黄砂乡,1952年5月属第五区(九和),1958年12月属九和公社,1961年4月分立九树公社,1963年3月分属瓦溪、九和、龙窝3公社,1973年4月复设九树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称九树镇。2003年7月,九树镇并入到瓦溪镇[1]

行政规划

2003年8月的九树总人口2880户、1545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7人。总面积132.24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红光、茶光、九树公坑、官田、柳布、洪田、椒坑、在南、在上。

人口民族

九树镇是汉族纯客家地方,现镇内居民的祖先,大部分自明清前后(部分宋代)从江西福建以及潮州梅州惠州三州的潮汕、梅县区、兴宁、五华、东莞、惠阳等地迁入。全镇共有姓氏20多个,如姓马、王、丘、叶、刘、许、何、张、李、邱、邹、林、练、罗、钟、骆、黄、彭、曾、郭、魏、温、蒋、简、潘、薛。

自然地理及农业发展

九树中学

九树地势东、南、北三面较高,西部较低。南部高山连绵,乌禽嶂为最高峰,海拔1186米。山地占全乡面积的90%。主要河流九树河、在上河分别在瓦溪、九和境内,汇入秋香江。主要资源有木材、油茶、野生药材及钨、锡、磁铁矿等。其中在上村山楂驰名县内外;椒坑、官田、在上等村有成片油茶林。经济以农林业为主,有水田1万亩,多为山坑田或山坡梯田。1988年,水稻播种面积1.7万亩,总产0.40万吨;有松杉8.4万亩、油茶0.68万亩、各类水果0.47万亩,产木材377立方米(不包括国营东风营采场)、松脂400吨、水果161吨、茶油70吨。工业方面,建国前,有小锅厂7间,产量居全县前列,远销东南亚、香港。至1988年,乡办有锅厂、水电站等企业。九(和)乌(乌禽嶂)公路、上(围)洪(田)公路通至境内,各村通拖拉机。建国前,九树圩有大小店铺40间。至1988年,全乡有集体商业门市17个,个体工商户111户,年集市贸易额91万元。

文化教育

文教卫事业,至1988年,有初中1所,小学10所,在校中学生380余人,小学生1800余人,教职工100余人。设有乡文化站、广播站、卫生院及电视差转台。文化古迹有椒坑羊角嶂南母寺和红光村寨光顶山新石器古村落遗址。乌禽嶂山高林密,岩洞众多,历为屯兵之地,革命战争时期为红军和游击队的主要活动地方。[2]

其它

乌禽嶂紫金县第二高峰。处紫金县南部九树镇边界、惠东县东北部。山体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186.2米。山上自然植被以亚热带次生阔叶林为主,800米以上为散生灌木或草皮;人工植被有杉、松、油茶及山楂等。办有国营紫金县东风营采场。矿藏有钨、石英、绿柱石等。自然景观众多、沟壑纵横、岩洞罗列、地势险要。

紫金县九树南母寺

庙祖石南母寺素有“小黄山”之称的紫金县九树镇椒坑村庙祖石南母寺(紫金九树庙祖石)自然风景区有毓秀神奇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800多年历史的佛教——南母寺。

南母寺位于紫金县九树镇洪田村,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在海拔800米高处的一块巨大花岗岩石上建有南母寺1座。相传始建于宋淳熙五年(1178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寺内是个大岩洞,供有观音菩萨像。寺旁有一种黄土,古人称之为“黄金散”,传说能治百病。南母寺最吸引人是那秀美神奇自然生态,周围有5,000亩古木和常绿阔叶林以及攀藤植物。从寺下的大坪到寺堂有432级石阶,拾级而上,一步一景,如入黄山之旅。林木葱笼茂密,古藤交错,奇石如钟鼓,碧泉从石缝中汩汩涌涌出,奇洞长达1公里。南母寺香火鼎盛,自然风景迷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