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书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书道是一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指通过书法创作追求身心合一进而体悟宇宙生命真谛的艺术境界。受孔子(前551—前47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影响,尤其是庄子(前369?—前286)“技进乎道”的美学精神导引,书家对书法有更高的艺术追求,希望超越书法的形式与技艺,达到“道”的境界。因唐代书家重视书写的笔法、技法,故改称“书法”。“书法”是“书道”的初级阶段,属于技法的、有形的、“形而下”的范畴;“书道”是“书法”的最高阶段,属于普遍的、抽象的、“形而上”的范畴。“书道”这一术语后来传至日本,被赋予了更多修身、养性、悟道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又影响了中国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引例1

唐中叶以后,书道下衰之际,故弗多得云。 (黄伯思《东观余论•跋叚(xiá)柯古靖居寺碑后》) (唐代中期之后,书道开始走向衰落,故而上乘书作不可多得。)

引例2

隶书生于篆书,而实是篆之不肖子,何也?篆书一画、一直、一钩、一点,皆有义理,所谓指事、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是也,故谓之“六书”。隶既变圆为方,改弦易辙,全违父法,是六书之道由隶而绝。 (钱泳《履园丛话•书学》) (隶书由篆书生发出来,实际上是篆书的不肖之子,为什么这么说呢?篆书的一画、一直、一钩、一点,都蕴藏着义理规律,即通常所说的指事、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故而称之为“六书”。隶书将篆书圆润的书写形态变为方正,全然改变篆书的结构规律,违背了篆书的造字方法,所以六书所蕴含的造字规律由隶书而开始断绝了。)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2.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