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五堵隧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堵隧道
图片来自taiwantour

五堵隧道是位于中华民国台湾新北市汐止区基隆市七堵区交界的3座台铁纵贯线铁路隧道,位于五堵车站百福车站之间,自西向东,分别为第一代隧道(旧西正线)、第二代隧道(旧东正线,今五堵货场线与西正线)、第三代隧道(目前中、东正线)。第一代及第二代隧道已列为新北市历史建筑,其中第一代隧道已废弃,第二代及第三代隧道仍使用中。

由于新北市汐止区基隆河左岸已辟有自行车道,但衔接至基隆市自行车道剩最后一段路尚未打通,因此新北市政府自2018年9月4日起著手在废弃的第一代隧道内改建自行车道,已于2019年10月7日完工开放通行。

沿革与设计

兴建由来

台湾第一条客货运铁路基隆火车码头新竹火车码头为止,由清代台湾巡抚刘铭传及其后继者邵友濂主政辟建,1889年3月初,铁路工程由水返脚(今新北市汐止)往北推进到五堵六堵一带,路线约略为今日新北市汐止区长安路、大同路、基隆市七堵区明德路路廊。

五堵北方的丘陵处(今基隆市新北市交界、公路台5甲线保长坑桥东北岸附近),西洋工程师建议开挖山洞穿越,但施工的清代兵勇认为采截山取土、沿山腰迂回,以路堑型态通过即可,并没有开凿隧道。1891年10月,台北通往基隆的这段铁路完成。

1895年6月起日本统治台湾,由于先前台湾清治时期铁路路线标准不佳,轨道材质、设计施工不符使用需求,日本当局临时台湾铁道队立即进行基隆台北段铁路改建,其中基隆与水返脚间的五堵路段,在1896年1月12日动工,包含2月12日起开挖清治时期未依西洋工程师建议的山洞1座(今公路台5甲线保长坑桥东北岸附近),设计长181.1公尺、双轨净空,有马组承包工程,洞口及侧壁构造采用砌石、拱部则以砖瓦叠筑,开凿期间隧道崩坏三次,以1897年11月23日下午的第三次崩塌20公尺、山上出现三百馀大空洞最严重,全部工程于11月25日停止,隧道弃置,没有通车。

隧道施工期间多名有马组工人殒命,有关单位在汐止设置“有马组五堵工事死亡者墓”碑,并在八堵建立“竹仔岭招魂碑”(现已不存),前者碑刻殉职者姓名,后者略为述及这座开挖失败的五堵隧道。

第一代隧道

1899年起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开始由台湾南、北两端建设纵贯线铁路,北部基隆至新竹路段系就地改建原本的清代铁路,甚至有许多路段改线。五堵段工程考量两年前(1897年)崩坏未通车的旧隧道地质过于软弱,重新复旧的工程费比新建隧道还高,于是决定改线,将铁路往北拉到五堵南山,开挖单线净空的第一代五堵隧道,改线的路段称为“五堵改良线”。

第一代五堵隧道长184公尺,1899年5月23日开工,泽井组承包工程,同年12月23日完工,隔年(1900年)7月通车。隧道结构采用红砖建构,仅洞口上方有少数石材,南洞口(台北侧)上方设计为单调的女儿墙,北洞口(基隆侧)则以凸字型山墙设计。隧道内路线往基隆方向下坡,坡度10‰。

1977年12月,纵贯线铁路电气化第一期工程(基隆竹南间)完工,本隧道内增设悬臂电车线

第一代隧道使用了102年,于2002年5月中旬第三代隧道通车后停用,拆除钢轨枕木电车线,在废弃16年后,由新北市政府高滩地工程管理处自2018年9月4日起著手在隧道内辟建自行车道,工程经数度延宕,已于2019年10月7日完工开放通行。

第二代隧道(现役)

台湾总督府铁道部自1912年开始,分五个年度将基隆台北间单线铁路扩建为复线铁路,其中第二代五堵隧道新凿工程由铁道部指定大仓组鹿岛组、泽井组等3家厂商竞标,但泽井组于开标前私下与大仓、鹿岛两组共谋围标,由泽井组取得标案并暗中支付利益给陪标者,故第二代隧道工程由泽井组承包,1913年度开工,长178.9公尺,施工时曾因炸药爆破时间计算错误,险些影响一旁行经第一代隧道的南下列车。

第二代隧道在1915年度随著八堵水返脚间完成复线铁路铺轨后通车,由于第二代隧道位在第一代隧道东侧(方位南侧),依日本铁路系统靠左行驶通则,通车后做为南下线(往台北)使用,即东正线;至于位在西侧的第一代隧道,则改做上行线(往基隆)使用,即西正线。

第二代五堵隧道结构、样式与第一代隧道相同,全部用红砖建构,仅洞口上方有少数石材。北洞口(基隆侧)上方以凸字型山墙设计;南洞口(台北侧)上方则为单调平直的女儿墙,墙下方置匾额一块,由台湾总督府铁道部营业课课长新元鹿之助技师题上“见可而进”四字“见可而进”语源,推测来自《左传》“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或《晋书》“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字体阴刻(现况部分落款水泥抹平)。隧道内坡度同第一代隧道,往基隆方向10‰下坡。

1977年12月,纵贯线铁路电气化第一期工程(基隆竹南间)完工,本隧道与第一代隧道内均增设悬臂电车线

二代隧道使用了大约87年之后,于2002年5月第三代隧道新东正线通车后,暂时停用,在隔年(2003年)3月配合七堵至五堵货场间第三线通车后重新启用,初期仅供进出五堵货场的货物列车行驶。

之后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于2012年7月18日完成汐止车站至五堵货场间第三线高架铁路,该高架铁路衔接位于平面的第二代隧道,并自2013年12月6日起行驶部分班次旅客列车

行车事故

1994年8月6日清晨4时12分,下行(南下)611次货物列车行驶至第二代隧道(东正线隧道)口外,6节车厢脱轨倾斜,钢轨枕木电车线电杆等断裂,导致后续南北方向列车仅能以第一代隧道(西正线隧道)单线双向行车,幸无人伤亡。

废弃与再利用

第一代及第二代五堵隧道为台湾日治时期前期纵贯铁路的老山洞之一,具文史、交通与建筑价值,在隧道使用的末期即有铁道迷向政府提出纳入古迹或历史建筑,经台北县政府文化局分别于2001年11月26日、2002年4月邀集相关单位与文资审议委员至现场会勘,并于2002年10月14日召开古迹评鉴会议审议之后,在2003年5月1日公告为台北县历史建筑(公告名称:五堵铁路隧道)。其中第二代隧道在公告为历史建筑之前,已于2003年3月份配合七堵至五堵货场间第三线通车后重新启用,第一代隧道则仍维持废弃。

2007年3月13日,中华民国台湾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希望北北基三县市的基隆河防汛道路能连成一气,打造河滨自行车道,与基隆市政府台北县政府台湾铁路管理局会勘,评估利用废弃的第一代隧道做为连接基隆市台北县自行车道的可行性。

2015年,基隆市政府亦构想从基隆河防汛道路,穿越第一代五堵隧道经新北市汐止区,连结基隆河自行车道路网,通往淡水、新店。同年新北市政府已完成旧隧道景观改善计画与设计,将从五堵车站到旧隧道,增设照明和地面自行车道,而旧隧道则保留原貌[1][2]

2017年,新北市政府高滩地工程管理处先完成五堵车站自行车道延伸至新长安桥与五堵货场(汐止区长兴街二段)。至于由五堵货场经第一代隧道至基隆市七堵区自行车道,已由新北市政府在2018年9月4日开工,2019年10月7日完工启用,耗费新台币3,300万元,而基隆市政府工务处也同时配合新北市政府,将在同年完成旧隧道至千祥桥的自行车道。

第三代隧道(现役)

1998年起,台北市区地下铁路工程处开始进行台北铁路地下化专案东延南港工程(即南港专案,包括“汐止七堵铁路高架化专案”),工程内容包含汐科车站至五堵隧道间高架化、新建五堵货场……等,其中五堵货场选址于五堵车站东边、保长坑溪北侧、基隆河南岸与五堵隧道之间的狭长地带,用地占用原本既有五堵隧道西侧台铁的旧东、西主正线,故台铁路线势必配合改线迁移,也必须搭配另建新的五堵隧道穿越五堵南山,即第三代隧道。

第三代隧道命名新五堵隧道,为双线净空设计,建于既有五堵隧道东侧(方位南侧),长约455公尺,采新奥工法施工,2002年5月中旬分阶段完成切换路线通车,并停用第一代、第二代隧道(第二代隧道隔年重新启用)。

第三代隧道通车后,隧道口西侧(南下汐科车站方向)高架化轨道尚未兴建,所以铁路出隧道口后,暂时连接平面轨道(施工临时轨),至2006年4月9日隧道口至汐科车站之间的高架轨道通车时,铁路才衔接高架永久路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