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我们都希望能掌控人生,而人生发生在一段段具体的时间里,我们进行时间管理,是为了创建新的人生秩序。

每个群体和个体都有着自己的秩序,但时代更迭的速度早已超越了时间管理体系更新的速度,在智能时代,我们需要用新方法论解决新问题。

这本书从五种时间的分类概念出发,讲述在智能时代的多场景下人如何重新觉知和应用时间,帮助人们获得一种独特的“五种时间”方法论。

每当你面对选择的时刻,可以来翻开这本书,对照你的分类,回顾书中填写过的表格和答卷,再次重建人生的秩序。

在时间面前,你永远都有选择。

作者简介

王潇(微博:@王潇_潇洒姐)

趁早创始人,“五种时间”理论创建人,知名作家。

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获得长江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2001年,任中央电视台《整点新闻》主播;

2002—2004年,就职于美国安可顾问公司战略传播部;

2008年创业至今,创办正向生活文创品牌“趁早”、女性健康品牌“SHAPE YOUR LIFE”;

2014—2015年,出任《时尚COSMO》主编;

2010—2018年,出版《趁早》《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时间看得见》等七本著作;

2018年,将“趁早”升级为正向生活学院,以榜样引导、同类陪伴、挑战激励、社群服务支持使用者知行合一,创建正向生活。

曾获得诸多奖项,如:第十届作家榜金奖“年度企业家作家“,2017年安永亚太区成功女企业家,2017年中国传播年度人物。

原文摘录

“幸福=快乐+意义”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这三种人生的最终走向就会发现,信奉享乐主义的“好玩人生”可以带给人刺激和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会让人获得快感,但很快就会消失;忙碌奔波型的“赚钱人生”是一种“幸福的假象”,总在追求。特别像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达不到痛苦,达到了无聊,可能达成目标那瞬间是会开心快乐的;这里的虚无主义应该是人生体验最差的那一种,我们听到这样的人经常用“顺其自然”来安慰自己。其实“顺其自然”应该是争取以后的听天命,而不是从头到尾的不作为。 如果幸福型人生不可能是以上三种,它到底是怎样的呢?《幸福的方法》里说,应该是既享受当下所从事的,还能获得满意的未来,这就是幸福型人生的本质。我想大家听到这应该感到特别熟悉,因为这种描述就几乎是在描述我们前面讲过的心流时间。

书评

当我看到小伙伴在朋友圈晒王潇新书的时候,我的好奇心陡然上升了。

潇洒姐的书,常居各大书店的畅销架,所谈无非“如何过好这一生”。然而每次经过、随手翻阅,我都读不下去。原因很简单:光看目录和开篇,就会觉得这一本书的筋骨不结实、内容很破碎。

为什么她的书叫人有这样的感觉?

这本新书里,她自己给出了答案:以前的她对于时间管理、人生规划的出发点是散乱而缺乏系统的。这次成书的内容,是她12年磨一剑,为自己过去的点滴寻找到的根基、编织成的完整系统。

那么这本书给人的感受又如何呢?

不得不说,它的目录是如此充分的新颖而自圆其说,成功激起了我的阅读欲望。全书用序言总结了不同时代发展出的时间管理方法,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时间管理的核心在于明确优先级。于是,整本书就用来解决“优先级”问题。

她的思路是“通过分类觉知——选择让它成为那一种时间——用长期的投入期待人生果实成熟时呈现出的形态”。

何为“通过分类觉知”?即给出五种时间类型(生存、赚钱、好看、好玩、心流)的定义,并让人及时感受出当下所处是何种时间。

全书总体也可谓金句频出、理论系统完整、具有一些落地可行的建议或方案。其中,“生存时间”的部分恐怕是最最吸引我的。不难看出,作者对于这一块的体会与总结也最为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种时间类型的描述,让人看出潇洒姐过去多年的挣扎有多么刻骨铭心。

但可惜的是,后面的几种时间,读起来越发叫人没了兴趣。

对于创造一套新理论来说,她的叙述无疑是薄弱的。因为她理论素材的主体始终来源于他人的理论成果,即便是她通过自己的工作平台获得的资料与数据,也往往是统计了形态的“表象”,而缺少可以用来分析这种规律内在原因的第一手资料。

总的说来,虽然“五种时间”的说法看起来很有新意,但它的根本是对许多成熟时间管理方法、生活工作理论的系统总结和实践指导理论。其实她谈论的时间管理模式,到最后还是要归咎于人生态度。然而谈哲思,她提供的论证又太少。

这也就是为什么,书读完了之后,我有一丝失望。

这本书还是有它最适合的读者群体的。那应当是怎样一类人呢?

首先,在更深的人生问题上,他们无从深入探究,但他们亟需一套可以落地实践的方法论,即出发点混沌、但执行要求高。

其次,他们对于已有的一些时间管理理论有认粗浅的识,能很快理解潇洒姐基于这一套语汇体系构建的新概念。(虽然她已经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比方,但不得不说,她的语言体系对于没读过相关作品的人来说,还是太过阳春白雪了。所以这一类人,也就不是本书的最佳受众了。)

这本书成功地将文创品牌、时间管理、生活模式和公众号推广组合为一。潇洒姐的“产品”理念,似乎也完成了从“文创产品”到“服务”,最后走向“系统性服务从而获得长期利益反馈”的“价值出售”层级。不过她的理论,可能可以陪伴许多人一时,却只能是短暂的“一时”。

一个人选择怎样的“导师”,不仅和ta处于什么阶段、遭遇什么问题有关,也和ta前进的方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选择王潇的理论做支撑,或许还只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初中级阶段。后期的问题,还需要通过更换“导师”来实现。

最后啰嗦一句,王潇的一部分尴尬,代表着中国新“知识分子”的一种集体悲哀,亦即从小经受了西方解构式教育的人,成长起来之后,却发现生活世界的混沌系统,需要采用东方传统的系统论才能解决。可就在这个时候,这个连中文语句都夹杂着英文逻辑的时代,我们倚仗国外的研究成果,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