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仁和集乡

仁和集镇是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地处天长市城区东部,东与秦栏镇接壤,南连金集镇,西连天长街道,北临高邮湖,行政区域面积126.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仁和集镇户籍人口为39582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设仁和乡。2007年5月,和界牌镇、芦龙乡合并,仍称为镇。截至2020年6月,仁和集镇辖3个社区、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仁和社区。2019年,仁和集镇有工业企业275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4个。

2020年7月29日,仁和集镇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1]

目录

历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设仁和乡。

1958年9月,并入秦仁公社。

1962年8月,划出仁和公社。

1969年9月,和芦龙、王桥公社合并更名为朝阳公社。

1980年10月,划出为仁和公社。

1983年4月,改仁和集乡。

1992年4月,乡改仁和集镇。

2007年5月,和界牌镇、芦龙乡合并,仍称为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仁和集镇辖仁和、界牌、芦龙3个居民委员会,掌鼓、陶庄、雷庄、白马、林庄、东风、南尖、吴庄、王桥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35个村(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仁和集镇辖3个社区、8个行政村:仁和社区、界牌社区、芦龙社区、雷庄村、掌鼓村、陶庄村、吴庄村、王桥村、林庄村、南尖村、东风村。 镇人民政府驻仁和社区。[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仁和集镇地处天长市城区东部,东与秦栏镇接壤,南连金集镇,西连天长街道,北临高邮湖, 行政区域面积126.5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仁和集镇有耕地面积6.2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仁和集镇辖区总人口4128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381人,城镇化率42.1%,另有流动人口3382人。总人口中,男性20978人,占50.8%;女性20308人,占49.2%;14岁以下5656人,占13.7%;15-64岁30345人,占73.5%;65岁以上5285人,占12.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0977人,占99.3%;回族239人,占0.6%;其他少数民族70人,占0.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97.1人。

截至2017年末,仁和集镇常住人口39510人。

截至2019年末,仁和集镇户籍人口为39582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仁和集镇财政总收入3298万元,比上年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比上年增长15%。

2019年,仁和集镇有工业企业275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4个。

农业

2011年,仁和集镇农业以种植小麦、油菜、水稻为主,农业总产值3.7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0%。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生产粮食5.5万吨,其中小麦2.4万吨,水稻3.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油菜种植面积1000亩,产量2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万头;羊饲养量0.2万只;家禽饲养量20万羽。渔业以蟹、鱼为主,蟹产量253吨,鱼产量1160吨。

工业

2011年,仁和集镇工业形成以电子、玩具、服装、实验设备、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80%,工业企业230家,职工1135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商贸

2011年,仁和集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出口2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

金融业

2011年末,仁和集镇金融机构有各类存款余额2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12000万元,比上年下降11%。

邮电业

2011年,仁和集镇邮政业务收入4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30万元。[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仁和集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652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8所,在校生1935人,专任教师1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300人,专任教师10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53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仁和集镇文化广播站1个;村文化活动室12个;电影公司2个;文化专业户15个;各类图书室13个,藏书5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32人,体育场地10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6%。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仁和集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病床7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7张,固定资产总值97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8人,其中执业医师23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14人,医疗机构完成诊疗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仁和集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0户,人数69人,支出16.7万元,月人均202元;城市医疗救助14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19人次,共支出31.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7户,人数1316人,支出104万元,月人均65.9元;农村五保供养10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6.7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4万人,参保率89%。

邮政电信

2010年末,仁和集镇有邮政局1个,征订报纸、期刊11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000户;移动电话用户2800户,宽带接入用户1750户。[5]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仁和集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有深水井9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22.56万吨,铺设排水管道20000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仁和集镇镇区有绿化面积500平方米。

交通运输

2011年,仁和集镇有312省道、083县道天(长)高(邮)线过境。省道30千米,村级道路85千米,镇区道路30千米,宽度8-30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仁和集镇清代为万安集。因商贾云集,买卖讲和气、重仁义而得名。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仁和集镇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