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伽师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伽师县得名于伽师河。“伽师”似‘喀什”的同词异译,即突厥语“玉”之意。维吾尔语称“排孜阿瓦提”,意为天赐昌盛。《西域图志》作牌租阿巴特,《西域同文志》释:“牌租,天赐之谓;阿巴特,欣幸之词。”又名巴仁(维吾尔语“伯合热”一词的变音,意为两河之间)。

伽师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维吾尔语称“排孜阿瓦提”,意为美丽富饶的地方,位于喀什噶尔冲击平原中下游,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属地震多发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9°16′~40°00′,东经76°20′~78°00′之间;东邻巴楚,西接疏勒,南连岳普湖,北依天山山脉的柯坪南支,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毗邻,伽师县巴仁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338公里。伽师县是“丝绸之路”南道久负盛名的重要商埠,是著名的古代西域重镇之一。

伽师县总面积6600.68平方公里;辖3镇10乡;38.2万人(2013年);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57.75亿元,比2013年增长16.3%。

伽师县为克孜勒河沉积、洪积扇尾部组成的冲积平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一块绿洲,素有“西域明珠”的美誉。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有排孜阿瓦提河、克孜勒河、台勒维切克河横贯境内。伽师县境内有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阿曼尼莎汗纪念陵、莫尔佛塔等旅游景点。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建置沿革

汉为疏勒国地。唐代有“迦师城”一名。清属喀什噶尔办事大臣管辖。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伽师县,以唐代“迦师”为县名,隶属疏勒府。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伽师县治由南部的开旦木加依迁至巴仁,始为伽师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喀什行政区、喀什督察专区。

1949年,先后属喀什专区、南疆行政区。

1977年,划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1980年,复归喀什地区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9年,伽师县辖2镇11乡:巴仁镇、西克尔库勒镇、铁日木乡、英买里乡、江巴孜乡、卧里托格拉克乡、克孜勒博依乡、米夏乡、夏普吐勒乡、和夏阿瓦提乡、克孜勒苏乡、古勒鲁克乡、玉代克力克乡。

2003年,辖2个镇、11个乡:巴仁镇、西克尔库勒镇、铁日木乡、英买里乡、江巴孜乡、卧里托格拉克乡、克孜勒博依乡、米夏乡、夏普吐勒乡、和夏阿瓦提乡、克孜勒苏乡、古勒鲁克乡、玉代克力克乡。县境内有农三师伽师总场。县政府驻巴仁镇。

2014年10月20日,自治区政府(新政函183号)同意撤销夏普吐勒乡,设立夏普吐勒镇。 区划详情

2014年,伽师县辖3个镇、10个乡;分别为:巴仁镇、西克尔库勒镇、夏普吐勒镇等3个镇;铁日木乡、英买里乡、江巴孜乡、卧里托格拉克乡、克孜勒博依乡、米夏乡、和夏阿瓦提乡、克孜勒苏乡、古勒鲁克乡、玉代克力克乡等10个乡;300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伽师县总人口为3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3.39万人,占总人口的98.81%,农业人口30.91万人,占总人口的91.48%。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13个民族。

交通

伽师县境内有314国道、南疆铁路和213省道、311省道横贯县境,境内交通十分便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伽师县位于喀什噶尔冲击平原中下游,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属地震多发带。地理坐标北纬39°16′~40°00′,东经76°20′~78°00′之间,东邻巴楚,西接疏勒,南连岳普湖,北依天山山脉的柯坪南支,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毗邻,东西最长141千米,南北最宽80千米,伽师县总面积6600.68平方千米。伽师县巴仁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338千米。

地貌

伽师县为喀什噶尔河流域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形为东西走向的开形盆地,地形坡降明显变缓,形成由西南向东北微倾的地势,平均海拔1208.6米,地面坡度为1/1000—1/3000。

气候

伽师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降水稀少。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温差大,湿度小,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64.6毫米,年均蒸发量2051.5毫米,年平均气温11.7°,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2.1°。全年日照时数为2923.7小时,无霜期平均在233天左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伽师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克尔镇以北喀什噶尔套山南坡地区。截至2013年,己探明矿藏有石灰石方解石冰洲石萤石石膏天青石重晶石硫磺、钻井粘土、石棉、石油、天然气等24种金属及非金属矿藏,其中冰洲石、石膏储量可观,铜储量1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3—8%,其余矿品位均在中等程度以上,分布集中,易开采。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伽师县耕地面积80余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96%,园地为19.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林地为21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1%,森林覆盖率为19.5%;未利用地总面积约540万亩,占总面积的53.7%,其中,可供开发的宜农宜林耕地面积达360万亩,占未利用土地的66.7%。

水资源

伽师县水资源丰富,属喀什噶尔河水系,以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为主要来源,截至2013年,境内有融雪型河流7条,是喀什噶尔冲积平原下游的地下地表水汇集区,但由于喀什噶尔河每年来水量极不均匀,存在“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现象。伽师县年均地表径流量11.04亿立方米,引用量年均9.1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2亿立方米。

动植物资源

截至2013年,伽师县有伽师瓜酸梅小茴香红花甘草等生物资源。

经济概况

综述

2014年伽师县实现生产总值57.75亿元,比2013年增长16.3%。其中:一产完成22.7亿元,比2013年增长9.7%;二产完成17.58亿元,比2013年增长16%;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1.78亿元,比2013年增长17.6%;三产完成17.47亿元,比2013年增长26.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亿元,比2013年增长29.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3亿元,比2013年增长21.2%;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84亿元,比2013年增长1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000元,比2013年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2元,增收1184元。

第一产业

伽师县境内盛产棉花、小麦、玉米、安西茴香以及伽师瓜、杏、葡萄、酸梅等农产品,是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和稀有果品生产基地。素有“西域明珠”、“瓜果之乡”的美誉,2001年伽师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伽师瓜之乡”、“中国伽师杏子之乡”、“中国酸梅之乡”。被称为“中国瓜王”、“西域珍品”伽师瓜享誉国内外,与酸梅、唛饴赛木杏并称为伽师县三大特产。

2014年伽师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2.7亿元,比2013年增长9.7%。粮食总播种面积67.02万亩,总产30.13万吨。其中:小麦37.02万亩,总产15.13万吨。玉米30万亩,总产15万吨。棉花面积140万亩。伽师瓜面积15万亩,总产39万吨。种植春提早、秋延迟、越冬大棚6000座,生产蔬菜2.73万吨。林果总面积达32万亩,其中结果面积25.8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1.5万吨。年末伽师县牲畜存栏110万头(只),出栏牲畜115万头(只),家禽出栏1281万只(羽),肉类总产4.6万吨,蛋产量0.5万吨,奶产量3.5万吨。

第二产业

2014年伽师县工业完成17.58亿元,比2013年增长16%;投资12亿元的10万吨电解铜项目竣工。矿业和铜业年产值达11.56亿元。电缆业年生产电线5780万米、产值达2023万元,电缆540万米,产值达189万元。摩托车产业年生产摩托车19000辆,实现产值8200万元。有7家企业已建成试产。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6个,合同金额48.53亿元,到位资金18亿元,比2013年增长11.5%。

第三产业

2014年伽师县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47亿元,比2013年增长26.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9亿元,比2013年增长29.9%。伽师县共有农家乐7家,4星级农家乐1家,3星级农家乐2家;成功举办第五届“伽师瓜王”评选大赛和第二届新梅评比大赛;2014年伽师县旅游人数达13.1万人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3亿元,比2013年增长21.2%。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2013年,伽师县新建城区10万平方米,建成占地8.6万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2个,城区硬化47.15万平方米,有绿地8.89万平方米。城乡居住条件普遍改善,城镇人均住房1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8.9平方米。

2014年实施绿化带、景观带、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花坛、铜城公园和单位庭院绿化工程,安装道路护栏23千米,对县城道路重新划线。4.7千米城市道路建设进展顺利,完成135.6千米通村油路、危桥改造4座等建设任务,麦喀高速和伽师连接线建成通车。

2014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49栋6679套,铺设7.1千米供排水管网,安装135盏路灯、290盏庭院灯,铺设供热管网4.6千米,新建换热站5座。垃圾处理厂土建工程已完成,车辆采购已完工。投资570万元的远东步行街亮化美化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资480万元对2300户居民进行天然气入户安装工程。

2014年新建276个村级群众服务中心和便民商店,完成英买里乡和江巴孜乡卫生院职工周转宿舍及附属设施建设,建成社区办公服务中心、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乡镇干部周转房工程。

文化事业

2003年,伽师县拥有图书馆、文化馆、文工团等文化机构。有县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台1座,农村电影放映队2个。

教育事业

2003年,伽师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43所,在校学生75311人,小学入学率达99.8%,初中入学率达86.7%,青壮年扫盲率94.45%。2003年高考录取227人,录取率达74.2%。

2014年完成县城第一中学、巴仁镇第二中学校舍和农村学校食堂改造。形成以县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辅助,以中心村幼儿园为补充的格局。学前双语入园率95%,双语普及率64.4%,高中阶段入学率89.6%。

体育卫生

伽师县以古典式和国际式摔跤为传统优势体育项目,2003年获得国家、自治区、地区级比赛2金3银10铜的好成绩。2002年获自治区、地区体育工作先进县。现有各类医疗机构16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40人,其中医生246人,护士150人,拥有病床位550张。

社会保障

2003年,伽师县有敬老院8个,有78名老人入住,现有儿童福利院1所,收养孤儿50人。参加医保单位151家,9623人,参加养老保险在职职工1046人,退休人员633人,参加失业保险5617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1117户,2882人。保险业务已有人寿、财产险等74个险种,承保金额2.037亿元,综合赔付率60%。

2014年新建安居富民房9000套、保障性住房6679套。实现就业再就业9046人。科技培训9.8万人次。新农合参保率保持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8%以上。16个扶贫整村推进村通过验收,脱贫3500户1.6万人。

名优特产

伽师有伽师石榴、伽师酸梅、伽师瓜、罗布麻、伽师杏、大芸、伽师甘草

等特产;有手抓饭、烤鱼、烤肉等特色饮食。

风景名胜

哈斯·哈吉甫墓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坐落在市内体育路,占地965平方米。墓主是11世纪中期的维吾尔族诗,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于1019年,卒于1080年左右。陵墓坐北朝南,呈长方形,正门宽4.2米,高8米,正门两侧各有一座高达8.7米的圆柱形塔楼,陵墓由墓葬群、门楼和主墓室组成。主墓室外方内圆,上覆穹窿顶,顶正中有一个小塔楼。陵布局独特、宏伟、装修古朴、肃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阿曼尼莎汗陵

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阿曼尼沙汗纪念陵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宫,阿勒屯,与清真寺连为一体。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宫内,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沙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莫尔佛塔

位于喀什市东北约30千米处,是一座古代佛教遗迹,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塔由一座卵圆形土塔和一座覆阗形高台构成。卵圆形土塔中空,塔高12米多,下有三层方座,以大土坯砌筑而成,土塔旁边的巨大高台,是这里的中心建筑,是专门用来供佛的,墙壁龛内的佛像因年久剥落,已荡然无存,但佛龛的痕迹仍然依稀可辨。

西克尔大峡谷

伽师魔幻大峡谷位于西克尔镇以北神奇七彩山脉—天山支脉柯坪山系,距伽师县西克尔湖以北东约41千米、距喀什市166公里,是集峡谷湖泊为一体的天然旅游胜地。它以“新、险、奇、特、幽”著称,也是中国发现最长、最神奇的地震陷落带,在中国深圳2006全球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论坛大会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优秀地质公园。[1]

视频

伽师县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