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依韵和王宣徽冬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觅知网 的图片

依韵和王宣徽冬燕》是北宋将领王珪的作品之一。

王珪,字秉直,太子晋的后人。少习拳术,尤善骑射,通阴阳术数,常以铁鞭、铁杵为武器,号称"王铁鞭"。十九岁,隶亲从官,累迁殿前第一班押班,擢礼宾副使、泾州驻泊都监。后为陕西泾原前线大将,在宋与西夏的好水川战役[1]中兵败重伤身亡。

依韵和王宣徽冬燕

人物生平

王珪(?~1041年),东周灵王太子王晋之五十五世孙,开封人,祖籍山东琅琊人。少习拳术,尤善骑射,通阴阳术数。

十九岁时,隶属于皇帝的亲从官,累次提拔到殿前第一班押班,进一步提升到礼宾副使、泾州驻泊都监。

宋康定元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年)年初,元昊侵犯镇戎军,王珪开始出战的时候,对他家人说:"我前后大小二十余战,杀的敌人多了,这一次恐怕回不来了。我如果死了,你们要马上离开这里,不要让敌人把仇恨转移到你们身上。"等到后来,西夏军攻打瓦亭,急迫地搜索王珪的家人,果然像他所预料的一样。

王珪率领三千骑兵为救援先锋,自瓦亭出发到师子堡,敌军包围了他们很多层,王珪奋勇出击,击败敌人,斩获的首级最多。杀到镇戎城下面,请城内增派援兵,城内不同意,只用绳子坠下粮食给他们。部队吃饱了,王珪趁机对部下说:"兵法上说,人数少的攻击人数多的,一定要在晚上。我军人少,乘着现在晚上攻击敌人,可以达到目的。"又率军冲入敌军,有个西夏骁将持着一面白旗,竖起旗枪骂道:"谁敢和我对阵!"枪直接刺向王珪的胸膛,伤到了王珪的右臂,王珪左手用杵棒打碎了敌将的头;跟着又一名敌将又持枪刺过来,王珪用左臂夹住敌人的枪,右手用铁鞭击杀敌将。王珪随后把他夺得敌将的两杆枪插在山上,敌人全军大惊撤退,王珪也因为中箭而还。后来边疆的人民就着这个地方为他立祠。宋仁宗特地派遣使臣安抚慰问他;然而因为他的部下的伤亡也很大,功过相折后只赐给他名马二匹,黄金三十两,裹创绢百匹;同时又下诏在边疆公布他的功劳,以激励众将。

朝廷赠封王珪为金州观察使[2],追封他的妻子为安康郡君。

相关史料

宋史·列传第八十四》有关其记载。

亲属成员

王珪有子三:光祖、光世、光嗣。

长子:王光祖,担任西头供奉官、阁门祗候,后来担任东上阁门使。

次子:王光世,担任西头供奉官。

三子:王光嗣,担任左侍禁。

视频

依韵和王宣徽冬燕 相关视频

中华德育故事:敬直与殿下射箭,王珪带敬直回家读书
中华德育故事:公主不遵礼仪,遭到王珪退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