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傅作義

於 2018年11月17日 (六) 16:57 由 Young Main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文本替换 - 替换“”为“字”)

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臨漪(今屬萬榮)人。中國現代軍事家國民革命軍將領。

目錄

生平

傅作義1911年響應辛亥革命,在太原參加反清起義,任起義學生軍排長。1915年保定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1927年跟隨閻錫山參加北伐1930年中原大戰中參加反國民政府(蔣介石)作戰,遭到慘敗。1931年開始擔任綏遠省政府主席。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入侵平津地區。1932年3月,日軍進抵長城一線。傅作義率59軍防守獨石口鎮嶺口懷柔一線,負責掩護長城一線中國軍隊北翼。1935年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反對日本主張的內蒙古自治,11月率部抵抗關東軍指使的王英「大漢義軍」和德王李守信所部的西犯,奪回百靈廟錫拉木楞廟等戰略要地多處。肅清綏遠境內的親日政權軍隊,挫敗日軍入侵綏遠的企圖,是為「綏遠抗戰」。全面抗戰爆發後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八、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綏遠省、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先後參與忻口會戰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

1946年國共內戰正式開始,傅作義率綏遠部眾連克共軍的集寧(今烏蘭察布市)、大同張家口等多座重鎮,使得共軍在國共內戰初期在華北處境困難。後任華北剿匪總司令1949年1月底在平津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天津後,接受中共的條件,在當年1月22日率25萬北平守軍向人民解放軍投降,同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進入北平

1949年9月,傅作義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當選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協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水利部(後為水利電力部)部長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