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内社川铁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社川铁桥
图片来自欣传媒

内社川铁桥又名为鲤鱼潭桥,交通部铁路管理局管理。位于(台湾苗栗县三义乡鲤鱼潭村、跨越大安溪支流景山溪鲤鱼潭水库后池堰上的一座旧山线铁路(已废线)停用桥梁。

古迹指定

这条旧山线在1908年(日治时期)建造完成。 是当时“最大坡度、最大弯道、最长花梁钢桥、最长隧道群”的伟大建筑工程。 1.1935年地震后兴建,见证台湾铁道史及时代工法的变化。(符合古迹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二条第一款) 2.铁道部建设改良课技师坂本敏一设计,桥体为上承式钢桁架,桥墩为中空钢筋混凝土造,营造技术具特殊性。[1] [2]

设计

内社川铁桥横跨鲤鱼潭水库,桥两端衔接六号隧道及七号隧道,位于三叉河到葫芦墩之间,外观为桥墩依地形而建最高的桥脚达到36公尺,其外表可见明显横向的分节及混凝土灌注时留下的木板模造痕迹,上承式钢梁架以铆钉结合,并可见电杆构造。因为需要渡过大安溪大甲溪及开凿许多隧道穿越山区,施工难度较高,工程从1903年起到1908年才完工,此线完成后纵贯线从基隆到高雄方全线通车。

复旧工程

1935年关刀山大地震的受灾区域包括现今的新竹苗栗台中等区域。台中线复旧工程分三年 310 万馀万预算,参与工程的铁道技术人员共 41 万多人次,旧桥梁部分主要有头份溪后港溪后龙溪第一三叉河、第二三叉河、鱼藤坪溪内社川大安溪七块溪等七座桥梁。总复旧长度达 2017 公尺,其中鱼藤坪溪及内社川破坏严重彻底改造,内社川桥采修复既有路线,鱼藤坪桥采择址新建,其馀桥梁均以补强为主。

1980年时,因为山线铁路运输饱和,无法增开列车以适业务需要,遂展开山线双轨化工程,竹南丰原路段地势崎岖、坡度大弯道急、线型不良、隧道桥梁超过使用年限而安全堪虑等问题而选择舍原有路线,而另择地段修建新线,新山线铁路开始通车后,旧山线即走入了历史。

中部的旧山线铁道风景独特,108年交通部黄政务次长玉霖将旧山线复驶计画移交台铁主办,并请台铁提出整体规划方案;交通部林部长佳龙于108年7月29日提出“美丽旧山线 浪漫台三线”构想,整合周边景点,发展中台湾铁道观光。台铁局张局长政源于108年9月20日踏勘旧山线,提出路线定位及后续营运开发。 [3]台铁、台中市政府与苗栗县政府三方通力合作下,旧山线可望绽放崭新风貌,成为台湾第一条多元运具观光路线。为串联三义后里,需进行相关修复工程,包含后里端复轨连接后里站、沿线消除六处平交道,并优先修复内社川铁桥、七号隧道大安溪铁桥,修复金额拟申请由中央全额负担,目前台铁局汇整计画中,后续待交通部同意后报行政院核定。建造工法更具有历史意义,政府预计进行修建、活化,于民国113年完工。

影片

空拍_苗栗旧山线内社川桥_Taiwan Miaoli Drone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