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步螳螂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步螳螂拳,源起于山东,为螳螂拳的分支之一,由卫笑堂传至台湾,其弟子遍布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地。

传承

八步螳螂拳是民国初年时,由山东烟台三位武师-“通臂拳”师陈德善、“八卦拳”师王中庆、“螳螂拳”师姜化龙,三人所创,后由姜化龙传授给冯环义,三传至卫笑堂,最后由卫笑堂先生(原名卫延桐,字梓生)将此拳传承至台湾,弟子逾千人。他的弟子们,在卫笑堂先生死后,仍然持续传习此一拳术。同时,众弟子们更有结合不同拳槷,更求精进之处。此后,各方弟子们,并逐步将此拳传播至台湾各地及美加地区[1]

但因为战乱及文化大革命,此拳在中国渐渐无人传习。其后,曾有后学弟子 左显富等人访问山东一地,寻觅卫笑堂先生后人,并拍有影片。影片记录中所见,卫先生家乡一带仅有简单套路传习。

风格

八步螳螂拳融合了通臂拳、八卦掌形意拳与螳螂拳的特色。

八步螳螂拳之八步,即所谓的拔步、窜步、叠步、入环步、挪步、蹬塌步、行步和拖步。以八步,配合螳螂拳的八式,即骑马式,蹬山式,坐虎式,坐盘式,虚(捕蝉)式,虎头式,塌机式(败式),寒鸡式。以此为基础,熟悉架式,用以练习出八刚十二柔的心法。透过八步的修习,使练武之人身手灵活,步法闪转挪腾皆合法度。而所谓八刚十二柔的手法,即是以冲撞崩打,棍挑劈轧为八刚,用以攻敌要害。闪转腾挪,黏粘贴靠,勾搂采挂为十二柔,巧开敌人门户。八式配可合打法与摔法,则各有应用中的巧妙摔技,可以说是此拳的重要特点之一。

左显富师父门人弟子,亦有在康国良先生门人田贝康广先生的教导下,习练通臂拳中“活根门”、“操手门”的各式操手方法,活根方法等等,形成基本功的重要训练。另外,“拍按”(又称燕青破手),则是八步螳螂拳的重要双人对练套路,用以训练技击反应与手法应用。

重要技法中,著名的有“黑虎偷心”、“吹灯”、“勾搂封手”、“鹰雀手”、“八式摔法”与“崩捶闭门脚”等,而绝手中的奇门短兵器则有“通天掌”[2]长兵器中则有“三节棍”,亦是卫笑堂先生之成名绝技之一。

弟子及传承

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台湾,有多位门人传授此拳术。例如陈国钦、左显富、王杰(殁)、田贝康广(殁)、郑荣贵、张家璜、吴而立、荀广龙、苏昱彰、吴美进等。

弟子荀广龙在美国成立全美中华国术总会,传授胶东八步螳螂拳,为在美传授八步螳螂拳,影响了八步螳螂的发展。

弟子左显富于1992年在台北市文山区成立“八步功夫学苑”、“卫笑堂先生纪念会”,自此广开教学门径至今。左先生长期专职传授八步螳螂拳,以及太极拳,养生气功等,学生众多。门人与再传弟子等,广及美国、加拿大、德国、北京、香港、深圳等地。近年来,除编译卫笑堂先生著作并重新出版外,更向政府立案“中华武术八步螳螂拳协会”,推广八步螳螂拳。在国立台湾大学,并设有八步螳螂拳的学生社团,此大学社团现由左师父的弟子们(张君豪 先生等)担任教练,开始在重要大学院校中,广为传授八步螳螂拳拳艺,并结合保定拳跤、通臂操手诸手法,技艺更有精进。台北的国立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国术社,南港中央研究院、内湖运动中心、内湖高工、内湖高中、丽山国小等处,以及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地,也有左显富先生的弟子们于台北大学、高中、中小学社团,教授与练习此一拳艺。此外,尚有林松贤、叶百斩、张光宏、白秋石、王一樵等在台湾各地教授八步螳螂拳、卫式太极拳与内家养生气功。

视频

八步螳螂拳 相关视频

男女防身运动 八步螳螂拳 朱思勋 SKF System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