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王之亂」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維護清理)
行 3: 行 3:
 
[[File:oqo00021pn7586q55ps.jpg|缩略图|八王之亂]]
 
[[File:oqo00021pn7586q55ps.jpg|缩略图|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西晉中後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以楊駿被殺後衛瓘、汝南王司馬亮輔政,並與賈后對抗為起始,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宣告結束。前後歷時16年,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300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
''' 八王之亂''' 是發生於[[ 中國]] 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西晉中後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以楊駿被殺後衛瓘、汝南王[[ 司馬亮]] 輔政,並與賈后對抗為起始,以東海王[[ 司馬越]] 奪取大權宣告結束。前後歷時16年,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導致了[[ 西晉]] 亡國以及近300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 五胡十六國]] 時期。
  
 +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於八王之亂期間,北方各外族乘機趁西晉內部空虛而起兵併入侵中原地區,最終於建興四年(316年)滅亡西晉。之後晉室遺族於南方成立東晉,而北方的中原地區則由外族割據,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東晉與十六國南北分裂局面發展至南北朝時期,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後,中國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統一。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後,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 引發戰爭 禍及社會 了較大 破壞 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 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 於八 之亂期 間, 北方各外族乘機趁西晉內部空虛而起 侵中原地區 最終於建興四 (316年)滅亡西晉 之後晉室遺族於 南方成 立東晉 而北方的中原 區則由外族割據 進入了五胡十六國 。東 晉與十六國南 分裂局面發展至 南北 直到589 隋滅陳之戰後 ,中 國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統一 西晉皇族 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 八王 為主要 者, 且《 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 故史稱" 八王之亂"
+
  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賈后。[[永寧]]元年(301年) 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 後, 駐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 鎮鄴的 都王司馬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 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 迎惠帝復位 殺死趙王司馬倫 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 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司馬冏 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 兵入 宮殺齊王司馬冏 政權落入司馬乂手。太安二 ,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合兵討長沙王司馬乂 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 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 燒死。 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 但仍回根據 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 政治中心一 移到鄴城 。東 海王司馬越對成都王司馬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 上進攻鄴城。盪陰(今河 湯陰)一戰,被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 )。與此同 時, 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軍占領洛陽,接著并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司馬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 東海王司馬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 ,擊敗河間王司馬顒 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越手 中,八王 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 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 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 西 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 西晉進入人們常說的「五胡亂華」時期。 八王之亂 是導致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後,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
 三國魏國的時候,[[ 曹爽]] 當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諸王,政權可能轉入異姓之手,曹爽不聽。之後,司馬氏家族果然奪取了曹氏皇族魏國的政權,這事在司馬氏家族中很有影響。因此,西晉建國初期,公元265年,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後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賈后。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後,駐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鎮 鄴的成都王司馬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殺死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間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司馬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兵入宮殺齊王司馬冏,政權落入司馬乂手。太安二年,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合兵討長沙王司馬乂。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東海王司馬越對成都王司馬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盪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軍占領洛陽,接著并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司馬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司馬顒。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西晉進入人們常說的「五胡亂華」時期。八王之亂是導致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
 
 
 
 
 
 
 三國魏國的時候,曹爽當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諸王,政權可能轉入異姓之手,曹爽不聽。之後,司馬氏家族果然奪取了曹氏皇族魏國的政權,這事在司馬氏家族中很有影響。因此,西晉建國初期,公元265年,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後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277年(泰始元年),又制定了王國置軍的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目的軍,但各王無地方行政權。分類情況如下:
 
277年(泰始元年),又制定了王國置軍的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目的軍,但各王無地方行政權。分類情況如下:
行 52: 行 45:
 
 西晉初年,上述兩個因素基本具備。西晉剛剛統一全國,晉武帝本人有統治才幹,威望也比較高,所以能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土廣人稀,土地問題不嚴重;晉王朝頒布了占田法、戶調式,罷免了州郡兵,賦稅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個社會生產是向前發展的。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皇族內部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
 
 西晉初年,上述兩個因素基本具備。西晉剛剛統一全國,晉武帝本人有統治才幹,威望也比較高,所以能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土廣人稀,土地問題不嚴重;晉王朝頒布了占田法、戶調式,罷免了州郡兵,賦稅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個社會生產是向前發展的。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皇族內部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ref>[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88577   《晉書》 ]</ref> 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ref>[https://kknews.cc/zh-tw/history/avm3xx.html     每日頭條\ 歷史中"八王之亂"是哪八王?起因是什麼?]</ref>
+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88577 《晉書》 ]</ref> 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ref>[https://kknews.cc/zh-tw/history/avm3xx.html 每日頭條\ 歷史中"八王之亂"是哪八王?起因是什麼?]</ref>
  
  
行 63: 行 56:
 
|description= by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皇族內亂 - 八王之亂
 
|description= by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皇族內亂 - 八王之亂
 
 作者:UltraValor }}
 
 作者:UltraValor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3dB8BPRkSc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3dB8BPRkSc
行 72: 行 64:
 
 作者:謀師 }}
 
 作者:謀師 }}
  
==參考==
+
==參考 來源==
 +
{{reflist|2}}

於 2019年10月9日 (三) 02:12 的修訂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西晉中後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以楊駿被殺後衛瓘、汝南王司馬亮輔政,並與賈后對抗為起始,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宣告結束。前後歷時16年,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300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於八王之亂期間,北方各外族乘機趁西晉內部空虛而起兵併入侵中原地區,最終於建興四年(316年)滅亡西晉。之後晉室遺族於南方成立東晉,而北方的中原地區則由外族割據,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東晉與十六國南北分裂局面發展至南北朝時期,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後,中國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統一。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後,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賈后。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後,駐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鎮鄴的成都王司馬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殺死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間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司馬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兵入宮殺齊王司馬冏,政權落入司馬乂手。太安二年,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合兵討長沙王司馬乂。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東海王司馬越對成都王司馬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盪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軍占領洛陽,接著并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司馬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司馬顒。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西晉進入人們常說的「五胡亂華」時期。八王之亂是導致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

三國魏國的時候,曹爽當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諸王,政權可能轉入異姓之手,曹爽不聽。之後,司馬氏家族果然奪取了曹氏皇族魏國的政權,這事在司馬氏家族中很有影響。因此,西晉建國初期,公元265年,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後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277年(泰始元年),又制定了王國置軍的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目的軍,但各王無地方行政權。分類情況如下:

轄下民戶數 封國等級 置軍人數
2萬戶 大國 上、中、下三軍5000人
1萬戶 次國 上、下二軍3000人
5000戶以下 小國 1500人

晉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時,又大封異姓士族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們也有封地。公侯邑亦分三等。

轄下民戶數 封國等級
1萬戶 大國
5千戶 次國
5000戶以下 小國

後來又讓諸王出任地方都督,諸王多少有了行政權力,又有了數量可觀的軍隊,如此一來,多位王掌握了封國的軍政大權。晉武帝完成了分封宗室諸王的政治計劃,自以為得計,認為司馬氏的統治由此穩固。其實反而種下了禍根。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運轉,主要靠兩個因素:第一,中央集權制度,特別是皇帝與宰相、地方長官、統兵大臣的關係。第二,擁有一個能夠認真實行這一制度的統治集團,尤其重要的是,擁有一個有威望、有才幹的皇帝。二者缺一不可。

西晉初年,上述兩個因素基本具備。西晉剛剛統一全國,晉武帝本人有統治才幹,威望也比較高,所以能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土廣人稀,土地問題不嚴重;晉王朝頒布了占田法、戶調式,罷免了州郡兵,賦稅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個社會生產是向前發展的。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皇族內部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1] 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2]


影片

by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皇族內亂 - 八王之亂 作者:UltraValor
by 【歷史紀錄片】中國通史古代史【全180集】 P61 八王之亂 作者:謀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