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共轭酸碱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共轭酸碱对

质子理论阐述,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是酸,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是碱,酸给出质子转变为相应的碱,碱接受质子转变为相应的酸,这种因质子得失而相互转变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简介

根据布朗斯特德和劳莱的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酸失去质子,变成该酸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后变成该碱的共轭酸,有这种关系的酸碱称共轭酸碱对。根据酸碱的质子理论,酸或碱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既有酸的性质又有碱的性质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同理,具有酸的性质又有碱的性质的溶剂为两性溶剂。酸或碱的失去质子或得到质子总是在某种溶剂中进行的,而两性溶剂分子之间本身就能发生质子的转移反应,即质子自递作用。

评价

共轭酸碱对是一对以质子得失关系联系起来的酸和碱。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和碱总是对应存在,酸给出质子变成其共轭碱,而碱得到质子变成其相应的共轭酸,这种关系叫共轭关系。如醋酸(HAc)和醋酸根(Ac)、氨 (NH3)和铵离子(NH4)等均为共轭酸碱对。在分析化学中,这种共轭体系常被作为酸碱缓冲体系,即保持分析溶液为一定的pH值,不受外界少量的酸或碱的加入以及溶液稀释的影响。[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