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冰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冰坝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展台上一颗无可取代、熠熠闪光的明珠[1]。汉字之美,美在庄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2]。她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名词解释

河流解冻时,由上游流下的大量冰块受阻,形成的冰块堆积体,阻塞住整个河流断面,像一座用冰块堆成的堤坝。

冰坝严重堵塞河道,使上游水位壅高,造成上游城镇及工矿区受淹,或抬高水电站尾水位,减少发电量。当冰坝承受不住上游河段的冰和水压力时即自然溃决,大量流冰突然下泄,撞击沿河两岸建筑物,会造成较大损失。冰坝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仅几天。

形成条件

动力条件

解冻开河时上游来水量增加,或封冻时河槽蓄水量大,在解冻时下泄并逐段累积,是形成冰坝的必要条件。

河道形态

游荡性河道及河槽宽、窄、深、浅变化大的河道易形成冰坝。

河流流向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的河流(段),由于上游气温高于下游,上游先于下游开河,则大量冰块受阻于下游冰盖前而形成冰坝。如黄河内蒙古河段和山东利津河段,以及东北的黑龙江上游和松花江下游。

防止措施

可概括为3类

利用上游水库调节流量

下游河道封冻前加大泄流量形成较高的冰盖,增加冰盖下过水面积;解冻时减少下泄流量或适时分水,是防止形成冰坝的有效措施。

破冰

一旦冰坝形成,可采用爆破、飞机轰炸、炮轰、破冰船撞击等破冰方法,或撒土融冰。

冰情预报

掌握冰情变化,可及早采取措施,防止形成冰塞、冰坝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