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切斯瓦夫·米沃什

增加 22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切斯瓦夫·米沃什.jpg|thumb|right|
[https://s.zimedia.com.tw/s/UokJmn-0 原圖連結]
[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UokJmn 「圖片來源 」] ]]
'''切斯瓦夫·米沃什''' Czesław Miłosz (1911年6月30日-2004年8月14日),出生於鄰近立陶宛首都維爾諾的小鎮塞特伊涅。波蘭著名的詩人、翻譯家、散文家和外交官。通曉波蘭語、立陶宛語、俄語、英語和法語,一生忠於母語,堅持用波蘭語寫作。<ref>[https://news.readmoo.com/2014/06/30/czeslaw-milosz/   Readmoo閱讀最前線 - 波蘭詩人米沃什終生以母語寫作]</ref>
童年期間隨父親到過俄國很多地方,他的小學、中學及大學都在維爾諾度過。早年在維爾諾上大學時,就因在校刊上發表詩歌而嶄露頭角。
[[切斯瓦夫· 米沃什 ]] 一生,經歷了漫長的漂泊、動蕩、兇險、屠殺與在時間中的遺忘。當然,還有貫穿於他的詩歌寫作中的拯救。米沃什的全部詩作可以看成是一首輓歌,一首關於時代的輓歌。<ref>[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UokJmn Z字媒體 - 切斯瓦夫·米沃什生於立陶宛維爾諾。]</ref>
2004年8月14日上午,於波蘭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享年93歲。
二十世紀的恐怖與苦難如此之多。兩次世界大戰,戴著不同面具的極權交替上演,冷戰,謊言如真理明目張膽,善惡、美醜的界限被抹去,剩下的只有麻木與死亡。
當這些無可避免地降臨,[[米沃什]]一個詩人,一個知識分子,出於他認為理應堅守的道德與責任,保持清醒,並用文字記錄下這一切,揭示“時代的羞恥”,因為他害怕 那些死去的孤獨者,/已被世界所忘記
1951年,在法國請求政治避難。他說,我不是一個共產黨員,但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服從心中的恐懼,所以還是做了為波蘭政府服務的選擇。<ref>[https:///C:/Users/Ivoryang/Downloads/thrj_2_1_beiling.pdf 台灣人權學刊 - 米沃什思想的奠基之作 ]</ref>
其詩歌注重內容和感受,廣闊而深邃地影射了二十世紀東歐、西歐和美國的動盪歷史和命運,被視為二十世紀東歐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用寫作抵抗遺忘。他不想忘記、也不想人們忘記那個身懷斯拉夫血統的孩子, 他像匹死馬睡在被燒毀牧場的草地上 ,而那時的世界,又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啊。孩子,以及這個詞背後的現實讓米沃什無法像現代主義詩人那樣為藝術而藝術,他必鬚麵對客觀存在的冰涼屍體和同樣冰涼的哭泣,因此他見證。<ref>[https://www.chainnews.com/zh-hant/articles/788384922110.htm   鑑聞 - 米沃什:用詩歌,記錄 " 時代的羞恥 "]</ref>
他用廣闊的寫作把逐漸流逝的現實用文字召回,目的只有一個,就像他在《獻詞》一詩中對詩歌的目的所做的強力聲明那樣:它的目的就是,而且只能是,拯救。而拯救的結果,是在這悲慘世界中挽留兩個詞:
他認為,現實和詩歌的關係,詩人只是一個(表現這種關係的)媒介。詩歌作為一種靈感也好,或作為一種更高級的知識也罷,它都通過詩人的肉身來書寫。
“詩歌必須意識到自己' 可怕的責任' ,因為詩歌不是純粹的個人遊戲,它還賦予' 人民那偉大靈魂' 的種種願望以形狀。”
==《詩的見證》==
他用詩歌見證了我們 人類 的狂妄、盲目、狡猾與脆弱,也用《被禁錮的頭腦》這樣的隨筆見證了人類如何一步步被意識形態圍困,滑入深淵。
他用清醒的認知和洞察力,把人類遮在身上的掩飾物層層剝除,讓你赤裸,讓你看見自己的罪惡。
在《控訴》時,米沃什並非懷著優越感,而是對自身的觀照,正如 [[ 謝默斯·希尼 ]] 所說,這部作品優於冷戰時期各種論爭著作之處在於一個事實,也即它還說:“要不是因為上帝的恩典——還有我自己的孤獨—— 我也會遭殃。”
==《米沃什詞典》==
[[Category:詩人]]
[[Category: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Category:文學家]]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