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安」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刘安 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 。孝 帝八年(前172年),封为阜陵侯 孝文帝十六年( 公元前164年 ,封为淮南王。
+
淮南王 刘安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 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 王刘长之子 ,是西汉的思想家、 学家、养生学家、琴家 。公元前164年, 汉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 封为淮南王 ,时年十六岁。他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潜心于治国安邦,著书立说。他曾有门客数千,并与众门客一起完成了名著《淮南子》。该书包罗万象,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学、历史、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
 +
 
 
 孝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刘安意欲发兵响应。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淮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刘安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因此得以保全。  
 
 孝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刘安意欲发兵响应。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淮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刘安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因此得以保全。  
 
 刘安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欢嬉游打猎,很注意抚慰百姓,流誉天下。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其中有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及大山、小山等等,在其主持下编写《鸿烈》(后来称《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
 
 刘安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欢嬉游打猎,很注意抚慰百姓,流誉天下。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其中有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及大山、小山等等,在其主持下编写《鸿烈》(后来称《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
 
 当时汉武帝喜好文学,对父辈刘安较为尊重。每次给予书信,常召司马相如等文士看过草稿才发出。刘安入朝献上新作,往往为汉武帝喜爱而秘藏。曾受命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日食时就献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次宴见,谈说政治及方技赋颂,直到黄昏才罢休。
 
 当时汉武帝喜好文学,对父辈刘安较为尊重。每次给予书信,常召司马相如等文士看过草稿才发出。刘安入朝献上新作,往往为汉武帝喜爱而秘藏。曾受命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日食时就献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次宴见,谈说政治及方技赋颂,直到黄昏才罢休。
 +
 +
刘安崇尚道家学说,以“无为而制”思想治国,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淮南国力越来越强,威胁到了朝庭。刘安崇道的思想,也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相左。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
   
 +
刘安亦为琴家,曾作琴曲《八公操》传于世间。刘安好道术,传说正月里有八位神仙降于刘安之庭,即所谓“八公”。八公告诉刘安:“吾一人能坐致风雨,立起云雾。一人能收絷虎豹,役使鬼神。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在立亡。一人能乘虚越海,呼吸千里。一人能入蹈水火,兵刃莫中。一人能变化转徙,惟意所为。一个能防灾辟害,长生久视。一人能煎泥为金,乘龙太清。在王所欲。”刘安于是大喜,作琴曲《八公操》。

於 2018年11月27日 (二) 22:22 的修訂

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是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養生學家、琴家。公元前164年,漢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他才思敏捷,好讀書,善文辭,樂於鼓琴,潛心於治國安邦,著書立說。他曾有門客數千,並與眾門客一起完成了名著《淮南子》。該書包羅萬象,內容涉及政治、哲學、倫理學、歷史、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領域。

孝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舉兵反叛,吳國使者到淮南聯絡,劉安意欲發兵響應。淮南國相說:「大王如果非要發兵響應吳王,臣願為統軍將領。」淮南王就把軍隊交給了他。淮南國相得到兵權後,指揮軍隊據城防守叛軍,不聽劉安的命令而為朝廷效勞;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蠱捷率軍援救淮南:淮南國因此得以保全。 劉安好讀書鼓琴,辯博善為文辭,不喜歡嬉遊打獵,很注意撫慰百姓,流譽天下。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其中有蘇非、李尚、左吳、陳由、雷被、毛周、伍被、晉昌及大山、小山等等,在其主持下編寫《鴻烈》(後來稱《淮南鴻烈》,也稱《淮南子》)。 當時漢武帝喜好文學,對父輩劉安較為尊重。每次給予書信,常召司馬相如等文士看過草稿才發出。劉安入朝獻上新作,往往為漢武帝喜愛而秘藏。曾受命寫《離騷傳》,早上受詔,日食時就獻上。又獻《頌德》及《長安都國頌》。每次宴見,談說政治及方技賦頌,直到黃昏才罷休。

劉安崇尚道家學說,以「無為而制」思想治國,對道家思想加以改進,不循先法,不守舊章,遵循自然規律制定了一系列輕刑薄賦、鼓勵生產的政策,善用人才,體恤百姓,使淮南國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景象。淮南國力越來越強,威脅到了朝庭。劉安崇道的思想,也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相左。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劉安被迫自殺。

劉安亦為琴家,曾作琴曲《八公操》傳於世間。劉安好道術,傳說正月里有八位神仙降於劉安之庭,即所謂「八公」。八公告訴劉安:「吾一人能坐致風雨,立起雲霧。一人能收縶虎豹,役使鬼神。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在立亡。一人能乘虛越海,呼吸千里。一人能入蹈水火,兵刃莫中。一人能變化轉徙,惟意所為。一個能防災辟害,長生久視。一人能煎泥為金,乘龍太清。在王所欲。」劉安於是大喜,作琴曲《八公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