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家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家拳是广东省的传统拳术,属于南拳流派之一。相传有三种说法,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所创的[1],他们都是湛江人,都姓刘,故名刘家拳。该拳短小精悍,步型稍高,步法灵活多变,含胸蓄气,擅发短劲,出拳后肘微屈。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如进似追风箭、退似雷电闪、走步须灵活、出手似云烟,它多是以吊马、拖马、侧闪等的技法。而手法上则是禽蟧爪(禽蟧即蜘蛛)、虾公腰(虾公即雄虾),禽蟧爪是指它的桥手快速敏捷,虾公腰是指腰力的运用上要有如虾腰般的爆炸力。其拳术套路有大运天、小运天、十拳、天边雁、八图功、刘家五形拳、刘家刀、刘家棍等。刘家拳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拳法介绍

作为优秀的武术拳种之一,源远流长的中山刘家拳属于南拳。南拳除洪、刘、蔡、李、莫等五大名家外,还有蔡李佛拳、侠家拳、龙形拳、咏春拳白眉拳、南枝拳、儒拳、佛家拳、刁家拳、朱家拳、岳家拳等,被称为“十三名拳”。南拳是高要人蔡九仪首创,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基本要求是共通的。在手法上,上肢动作较多,劲力突出;在身法上,俯仰吞吐、靠棚闪转;在步法上,四平八正,落地生根。它们的特别之处是刚劲有力、步稳、势烈、大呼吸显于爆发力有声、发声以助发力。

南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不但在广东省内城乡有着深厚的根基,在香港澳门东南亚一带都有广泛的影响,享有较高的声誉。

历史渊源

刘拳为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排列第二位,相传刘拳是在乾隆年间为刘生所创,后由刘三眼和刘青山所授,他们都是湛江地区人氏,同是刘姓,故又名刘家拳[2]

风格特点

短桥短马、幅度较小,动作以快为主,注重贴身短打。手型有拳、掌、指、爪、勾。步型有四平马弓步、虚步、跪步、歇步等。刘家拳的腿法不多,重点放在上肢的运用上。手法包括:冲、推、挂。撩、勾、采、抓等。以外还有少量肘法的运用。刘家拳的动作幅度虽小,但运动范围广泛,走向有纵有横,动作很少重复。刘家拳十分强调手法与身法的紧密结合;技击时不作正面攻击,而是迂回绕进,从侧面克敌。在套路中的表现是:上下横格、前突后闪,连消带打,一气呵成。所以,刘家拳是技击性比较强的拳种。

视频

刘家拳 相关视频

刘家拳传统套路
刘家拳第十三代掌门人(一代宗师刘夏初)(实战功夫)

参考文献

  1. 刘家拳名师——肖永定传奇,武术文化网,2017-12-15
  2. 中国功夫之南拳—刘拳 165 关注数收藏,武风武术网,20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