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叶点地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刺叶点地梅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刺叶点地梅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报春花目

科:报春花科

族:报春花族

属:点地梅属

亚 属:高山组

分布区域:生于山坡草地、

林缘、砾石缓坡和湿润处,

海拔2900-4450米

刺叶点地梅(cì yè diǎn dì méi),学名 Androsace spinulifera (Franch.) R. Knuth,异名:Androsace prattiana Androsace strigillosa var. spinulifera ,是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木质粗根,莲座状叶丛单生或2-3枚自根茎簇生,花冠深红色,直径8-10毫米,蒴果近球形,稍长于花萼,花期5-6月,果期7月。生于山坡草地、林缘、砾石缓坡和湿润处,海拔2900-4450米。产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境内。 [1]

刺叶点地梅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木质粗根。根状茎极短或不明显。莲座状叶丛单生或2-3枚自根茎簇生;叶两型,外层叶小,密集,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 (20) 毫米,先端软骨质,蜡黄色,渐尖成刺状,边缘具短缘毛;

内层叶倒披针形,稀披针形,长4-10 (16) 厘米,宽5-20毫米,先端锐尖或圆钝而具骤尖头,两面密被小糙伏毛。花葶单一,自叶丛中抽出,高15-25厘米,被稍开展的硬毛;

伞形花序多花;苞片披针形或线形,长4-7毫米,被毛;花梗长15-25毫米,被小硬毛;花萼钟状,长3.5-4毫米,分裂约达全长的1/3,裂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先端稍钝,被短硬毛;

花冠深红色,直径8-10毫米,裂片倒卵形,先端微凹。蒴果近球形,稍长于花萼。花期5-6月;果期7月。

刺叶点地梅生长环境

刺叶点地梅 生于山坡草地、林缘、砾石缓坡和湿润处,海拔2900-4450米。

刺叶点地梅分布范围

产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境内。

刺叶点地梅生态习性

多生于干燥的岩石上。喜生于冷凉干旱、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耐寒又极为耐旱的植物 。

刺叶点地梅应用价值

刺叶点地梅是点地梅属中花葶高、花朵繁茂的种类。宜盆栽、花坛群植或庭院草皮种植 。

刺叶点地梅参考资料

刺叶点地梅(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Androsace spinulifera (Franch.) R. Knuth in Engl. Pflanzenr. 22 ( (IV-237): 184. 1905: Hand. -Mazz.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15: 294. 1927;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 264. 图4482. 1974; C. M. Hu et Y. C. Yang in Act. Phytotax. Sin. 24: 229. 1986.——Androsace strigillosa var. sinulifera Franch. in Bull. Soc. Bot. France 32: 10. 1885.——Androsace prattiana R. Knuth l. c.——Androsace strigillosa auct. non Franch.: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45. 1889.

参考来源

  1. 刺叶点地梅,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