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刺黄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刺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

也称胡瓜、青瓜。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

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裂片三角形,有齿。

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被微柔毛;

花冠黄白色,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雌花:单生或稀簇生;

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

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且许多地区均有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

现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黄瓜为中国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茎藤药用,能消炎、祛痰、镇痉。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1]

中药大辞典

黄瓜

拼音:Huánɡ Guā

别名:胡瓜(《千金·食治》),王瓜(《滇南本草》),刺瓜(《植物名实图考》)。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7~8月间采取果实,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状草本,全体被粗毛。

茎细长,被刺毛。具卷须。单叶互生

叶片三角状广卵形,长宽各约12~18厘米,掌状3~5裂,

裂片三角形,先端锐尖,两面均有粗毛,叶缘具锯齿;叶柄粗,具粗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有短柄;雄花1~7朵,腋生;雌花1朵单生,或数朵并生;

萼5裂,裂片钻形,长8~10毫米,具长毛;花冠黄色,5深裂,

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锐;雄蕊分离,着生于花萼筒部;

花丝短,花药长椭圆形;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3枚,胚珠多数。

瓠果圆柱形,幼嫩时青绿色,老则变黄色;表面疏生短刺瘤,

并有显着的突起。种子椭圆形,扁平,白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黄瓜含葡萄糖、鼠李糖、半孔糖、甘露糖、木糖、果糖以及芸香甙、异槲皮甙、精氨酸的葡萄糖甙等甙类。

尚含咖啡酸、绿原酸、多种游离氨基酸、维生素G(即核黄素)和维生素C-10.3毫克%。

又含挥发油1毫克%,其中60%为2,6-壬二烯醇,

10%为2,6-壬二烯醛。黄瓜头部多苦味,苦味成分为葫芦素A、B、C、D。

种子:含脂肪油,其中油酸58.49%、亚油酸22.29%、棕榈酸6.79%、硬脂酸3.72%。

药理作用:葫芦素C在动物实验中有抗肿瘤作用,毒性较低。

中华本草

黄瓜

拼音:Huánɡ Guā

英文名:Cucumber

别名:胡瓜、王瓜、刺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vus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果实;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枝伸长,有纵沟及棱,被白以硬糙毛。

卷须细,不分枝,具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稍粗糙;叶片三角状宽卵形,

膜质,长、宽均12-18cm,两面甚粗糙,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并具锯齿,

有时边缘具缘毛。花萼简狭钟状圆筒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花萼裂征钻形,

开展与花萼近等长;花垸共同白色,长约2cm,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

雄蕊3,花丝近无;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纺锤形,

柱头3。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0-30(-50)cm,熟时黄绿以,表面粗糙,

具有刺尖的瘤状凸起,极稀近于平滑。种子小,狭卵形,

白色,无边缘。花、果期为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且许多地区均有温室或塑料大篷进行栽培,

已做到全年供应,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和温带地区。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不耐高温,不耐寒冷。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宜选富含有机质、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粘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育苗移栽法,南方春播于2-3月,

将经浸种,催芽的种子播于保温苗床内的营养钵上,每钵下种2颗,

待出苗后选留壮苗1株。1hm2地移栽的瓜苗约需种子1500-1875kg。

当瓜苗长出3-4片真叶时,按行株距60cm×20cm带土移栽进大田。1hm2定植株数约为60 000株。

田间管理: 苗期施提苗肥1次、抽蔓肥1次。盛果期,一般采收2-3次追肥1次,

追肥以人畜粪尿和复合肥为主。知时灌溉和排水,避免干旱和渍水。

定期松土、除草、培土。瓜苗抽蔓后及时插架引蔓上架和绑蔓,当主蔓满架时摘心,促使下面子蔓结瓜。

毒性:毒性较低。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解毒。主热病口渴;小便短赤;水肿尿少;水火烫伤;汗斑;非疮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熟或生啖;或绞汁服。外用:适量,生擦或捣汁涂。

注意:《滇南本草》:动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泻。

种类区别

根据品种的分布区域及其生态学性状分下列类型:

植物文化

相关文献:

《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

《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

《滇南本草》:“解痉癖热毒,清烦渴。”

《本草求真》:“气味甘寒,能清热利水。”  

相关诗作

唐·章怀太子。《黄台瓜词》: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良可,四摘抱蔓归。

清·黄之隽。《种王瓜篱豆诸蔬》:

终作抱瓮身,五鼎未列筵。

瓜瓠如有知,为我根蔓牵。

蔓则蔽苍野,根则人黄泉。

以告我父母,贫贱子可怜。

现代诗人.张君瑞,自称青瓜先生,赋《黄瓜吟》,

把对黄瓜的赞誉表现得淋漓尽致。[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