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副寒带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副寒带

所 属;亚寒带

纬 度;55°~60°之间

海 拔;3000m以下

副寒带又叫亚寒带。位于纬度55°~60°之间,在南北半球各占全球面积的2.34%,是温带与寒带的过渡带,此带昼夜差别大,但无极昼和极夜现象。

副寒带横贯北美和欧亚大陆,其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暖,年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也仅高于10℃左右。西伯利亚的大多数地区和我国黑龙江省的北部就属于副寒带,寒温带针叶林是这一地区广为分布的植被类型,在各类气候带植被中很是独特,但植物群落结构十分简单。[1]

目录

概念

副寒带又叫亚寒带或寒温带。位于纬度55°~60°之间,在南北半球各占全球面积的2.34%,是温带与寒带的过渡带,此带昼夜差别大,但无极昼和极夜现象。

特征

副寒带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暖,年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也仅高于10℃左右。植物生长季节短,温度低,最热月的气温仅达5~10°C,全生长期都有出现霜冻的可能。全年降水量不多,蒸发亦弱,植物的水分供应仍能得到满足。土壤冻结期待长,永冻土较深,只能种植对热量要求不高的生长期极短的块根作物。

气候

在副寒带较为常见的气候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副极地大陆性气候。在北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地带。欧亚大陆西部的斯堪的纳维业半岛(南部除外)、芬芝和苏联的西部和东部。这一带的北部与苔原气候分界,南部则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相连。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是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冬季,北极气团入侵机会多,暖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但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这样造成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一年中冬季至少有9个月,在10°C以上的月份大约有3个月。这是因为所分布地带纬度高,冬季夜长昼短,太阳高度小,又有积雪覆盖,所以地面辐射冷却强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剂。例如,西伯利亚东部,沿海有山脉屏峙,阻挡向东运行的大陆气团,在低谷地区冷空气沉积,因此冬温特低,大陆性最强。如奥伊米亚康1月平均温度为–50℃左右,绝对最低值达–73℃,是全球温度最大年较差出现的地方。全年降水量少,并集中于夏季。在东西伯利亚年降水量不超过380毫米,加拿大不超过500毫米,因为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高,所以仍属于湿润气候。并且在某些地区分布着永冻层,使得一些地区处于潮湿状态,沼泽面积分布很广。又因暖季温度适中,日照时间长,有一定的热量、降水量和生长期(约51~75天左右),适宜于针叶林广泛分布生长,这类气候也可称为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带针叶林,义称泰加林或北方针叶林。真正的北方针叶林生长的地带极其寒冷,几乎没有夏绿阔叶林木的身影,主要由松柏类植物,如云杉、冷杉、松、落叶松等形成,且往往是单一树种构成的群体一各种针叶林外貌不一,云杉属和冷杉属的树冠呈圆锥形或尖塔形;松属的树冠近圆形;而落叶松属的树冠与云杉、冷杉相似,但它会在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一般可分为两类: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和寒温带常绿针叶林。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是由冬季落叶的各种落叶松组成的落叶松林.又称为“明亮针叶林”。落叶松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在我国大兴安岭,它从河岸、沼泽地、沟塘一直到山坡和山顶均有分布,形成浩瀚林海。落叶松林乔木挺直、高大,林冠稀疏,树下光照较好,常形成种类丰富的灌木、草本层。落叶针叶林通常为落叶松树种的大面积纯林,也有少量的云杉、冷杉和桦木间杂其中。

寒温带常绿针叶林由常绿的云杉、冷杉、松和圆柏所组成,这些树种林冠稠密、透光难,林下光照很弱,又称“暗针叶林”。常绿针叶林构成简单,有些由云杉、冷杉属的纯林;有些混交有松属、铁杉属,或部分阳性树种,如落叶松等。

常见灌木

亚寒带常绿针叶林林下的常见灌木有忍冬、蔷薇、槭树、稠李等;落叶针叶林由于林冠透光所以林下灌木种类比较丰富,有各种忍冬、蔷薇、绣线菊和虎耳草科的落叶灌木溲疏等。在沼泽化土壤上分布的落叶松林,其林下的灌木以杜香、越桔和柳树为常见。

常见草本类

亚寒带常绿针叶林的地上草本植物多为喜阴植物,如酢浆草、深山露珠草、山尖子等;寒温带落叶针叶林草本植物有蕨类、唐松草、地榆和凤毛菊等。我国大兴安岭和阿尔泰山的针叶林是欧亚大陆北方针叶林的南延部分,其主要的草本植物有早熟禾、羊茅、鹅冠草、嵩草、酢浆草、鹿蹄草、繁缕等。

苔藓类

亚寒带针叶林外貌独特,群落结构简单。云杉、冷杉林组成的“暗针叶林”,其地面环境阴湿,苔藓层比较发达,它们不仅覆盖在地面,在树干和枝条上都有苔藓植物生长。苔藓植物在世界分布广泛,从极地到热带都有。我国北方的落叶松和冷杉林中,多生有泥炭藓类;金发藓多生于红松和云杉林中;而塔藓多长在冷杉和落叶松的半沼泽林中。

分布国家

副寒带主要分布在北纬55°~60°之间的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内部。具体来说:

北美洲: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地区。

亚欧大陆: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北部起向东经芬兰和前苏联西部(南界沿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前苏联东部(除南部外),北部以年可能蒸散量350mm与极地长寒气候分界。主要在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北部靠近北极圈一带。跨越国家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