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力学胡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力学胡同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力学胡同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

东起;府右街

西止;横二条

力学胡同,元代属万宝坊,明代属小时雍坊,因明孝宗时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赐第在此,故名李阁老胡同,后沿用。1965年定今名。[1]

简介

位于西城区东南部。东起府右街,西至枘二条。原名李阁老胡同。1965年更今名。

李阁老,名李东阳,茶陵人,字宝之,号西涯。预机务段,多所匡正。入内阁,而年长,故称阁长。立朝五十载,清廉不渝。“文典雅流利,工篆隶书。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之后,东阳一人而已”。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录》等著作传世。卒谥文正。《长安客话》:“李文正东阳赐第,在灰厂小巷李阁老胡同。”(灰厂小巷,即今府右街)。《日下旧闻考》:“祠久废,中有耿氏房园,虽颓圯,地甚守敞,应即其遗址。

发展历史

北京交通大学旧址。

李阁老胡同,清代曾有进士馆,民国后改为法政大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李阁老胡同建立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为邮传部创办,旨在训练铁路管理人才。毕业期限,或为一年,或为三年,视学生所有之学科而定。民国四年(1915)交通部令改组专门学校原设之铁道、邮电两班,乃分邮电、铁道管理两校,各置校长分掌校务,同时提高程度,并建设无线电台以为实习之资。民国十年(1921)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共同组建交通大学,改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设铁道管理科。民国十八年(1929)命名为交通大学北京铁道管理学院。相传该学院就是在李东阳故居的废址上建设起来的。这所学院就是如今交通大学重要分支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

民国八年(1919)五月四日,北京十三所学校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发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呐喊,震撼了神州,震惊了世界,爆发了“五四”运动。北京交通大学即为十三校之一。1954年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当年曾在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读书并亲身参加过“五四”运动。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