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动力触探试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动力触探试验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动力触探试验(DPT)是岩土工程勘察常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该方法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质量,将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度,即贯入锤击数,判定土层名称及其工程性质。如将锥形探头换成管式标准贯入器,落锤质量采用63.5kg,则可称为标准贯入试验(SPT)。

具有勘察与测试的双重性能。根据穿心锤质量和提升高度的不同,国内常用的落锤质量为10kg、63.5kg和120kg,分别称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粘性土和粉土,常用来检测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和基坑验槽。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砂土和砾卵石,超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砾卵石,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

基本原理

动力触探的锤击能量(重锤重量与落距的乘积),一部分用于克服土对探头的贯入阻力,称为有效能;另一部分消耗于锤与触探杆的碰撞、探杆的弹性变形、克服探杆与孔壁土的摩擦,以及触探器贯人时地基土产生塑性变形所消耗能量、贯入时土的弹性变形消耗的能量等。假设锤击效率为η,有效锤击能量可表示为树讨ηMgH,则:

ηMgH=Rd·A·e

式中:Rd一探头单位贯入阻力;e一每击贯入度;M一锤的质量;H一重锤落距;g一重力加速度;A一探头截面积。用贯人阻力Rd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多采用除以一个系数来估算。我国多采用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N63.5(击/10cm)与土的力学指标建立经验相关关系来确定地基土力学性质。

发展和现状

动力触探是在静力触探试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于粗颗粒土或贯人阻力大的地基土,需要用动力才易于将探头贯人。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动力触探,主要是锤重10kg的轻型动力触探,多用于基坑检验。70年代初,为确定粗颗粒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引进开展重型动力触探与卵石土地基承载力的对比试验研究,并利用大型真模试验坑对动力触探贯人破坏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1982年首次制定《动力触探使用技术暂行规定》在生产中试行,1987年颁布为铁道部标准《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J18一87),2003年并入《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loo41一2003)。

用途

一般用来衡量碎石土的密实度,平均粒径和最大粒径不同选用的型号也不同,以重型动力触探为例: N≤5 则为松散;5<

≤10 则为稍密; 10<N≤20 则为中密;N>20则为密实。

缺陷

动力触探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其成果应用广泛。鉴于该方法影响因素多,特别是当前各行业杆长修正范围和修正方法的不统一,试验操作的不规范,土层划分不当和确定土层密实程度的不合理,则存在评价工程场地的结论的问题和确定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不适当。岩土工程界应统一杆长修正范围和修正方法,尽快做出统一杆长修正规定,并作为国家指导性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